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粗老茶葉用什麼茶具

粗老茶葉用什麼茶具

粗老茶葉用什麼茶具

粗老茶葉通常使用紫砂壺或陶壺泡。這些茶具有較強的吸附性,可以幫助提取老茶的香氣和味道,同時也易於日常清潔和養護。除了茶壺外,茶杯和茶盤也是必備的茶具。茶杯應該選擇較小的,以保持茶湯的溫度和香氣。茶盤則用於裝飾和整理茶具,同時也能收集茶葉的殘渣和汙漬。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同樣,好的茶也需要配上好的茶具,每種茶的茶性不一樣,在沖泡中也應該選擇合適對應的茶具泡飲,這樣才能發揮出茶質最好的一面。

茶類有紅茶、綠茶、烏龍茶、黃茶、白茶、普洱茶等,同時還有老茶和新茶之分,向有“老茶壺泡,嫩茶杯衝”之說。這說明了茶具對茶的重要性。

為什麼老茶適合用壺沖泡呢?壺的結構和材質決【站【長 推薦:普洱是什麼茶是紅茶嗎,學習茶知識請關注:wwW.Lhecha.cOM]定的壺的特性,可以保持更高的熱量,有利於茶汁的浸出;二是粗老茶葉,用現在的話來說長相太“安全”,不具美感,用壺沖泡,可“遮羞”於內,但老茶出湯卻很漂亮,更善面見貴客,所以我們都用透明的玻璃公道杯來分杯品嚐。而細嫩茶葉,選用杯泡,也可用蓋碗,沖泡出的條索很是“窈窕”,讓人心生美感,可從視覺到味蕾產生愉悅之舒。

什麼樣的茶配什麼樣的茶具,大概可歸納總結如下:

工夫茶:可選瓷壺、紫沙壺、蓋碗沖泡;

西湖龍井:可選玻璃杯、瓷杯等沖泡;

碧螺春:可選玻璃杯、蓋碗等沖泡;

銀針和毛峰:可選玻璃杯、白瓷杯沖泡;

普洱茶散生茶:可選蓋碗、紫砂壺、玻璃杯沖泡;

普洱茶:可選紫砂壺、鐵壺、銀壺、蓋碗等沖泡。

綠茶可選透色玻璃杯(應無色、無花、無蓋)配。

花茶可選青花瓷、玻璃壺等壺具配。

黃茶可選奶白或黃釉瓷及黃橙色壺杯具、蓋碗、蓋杯配。

白茶可選白瓷或黃泥炻器壺杯及內壁有色黑瓷配。

紅茶可選內掛白釉紫砂、白瓷、紅釉瓷、暖色瓷的壺杯具、蓋杯蓋碗或咖啡壺具配。

烏龍茶可選紫砂壺杯具,或白瓷壺杯具、蓋碗、飄逸杯配。(

茶具套裝茶盤怎麼使用?不同的茶應該用什麼型別的茶具?

對於茶文化方面有著較深研究的朋友,一定會額外購置一些專業系統的茶具套裝。比如常見的可能是茶盤,茶杯茶壺等等,今天為大家推薦的就是關於茶具套裝中茶盤的使用方法,以及流程步驟方面的說明文字和對比分析,有意向學習的朋友可以藉此入手。相信就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必要的話還可以儘可能利用較低的成本費用篩選出價效比更加不錯的茶具套裝茶盤。

一、茶具套裝茶盤

怎麼使用

泡茶的基本步驟:

1、溫具

用熱水衝淋茶壺,包括壺嘴、壺蓋,同時衝淋茶杯,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不使溫度過快下降,這對較粗老茶葉的沖泡尤為重要。

2、置茶

按茶壺或茶杯的大小,往泡茶的壺(杯)裡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置入茶葉後,可以觀賞壺(杯)裡的茶葉形狀與顏色。如果你所用來泡茶的是白色蓋碗,則茶色與白色相映成趣,極具觀賞價值。

3、沖泡

置茶入壺(杯)後,按照茶與水的比例,將開水衝入壺中。沖水時,除烏龍茶沖水須溢位壺口、壺嘴外,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沖泡,可以特別注重欣賞的細嫩的茶葉,沖水也以七八分滿為度。沖水時有“鳳凰三點頭”的講究,就是將水壺下傾上提三次,這既是主人向賓客點頭致意,也能使茶葉和茶水上下翻動,使茶湯濃度一致。

4、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品茗杯)中。茶海又稱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

5、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奉茶的時候,主人還須用空餘的手做出請茶的姿勢,此時客人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併攏彎曲,輕輕敲打桌面,以表謝意。

6、品茶

茶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賞味時,應讓茶湯從舌尖沿舌兩側流到舌根,再回到舌頭,如此反覆二三次,以留下茶湯清香甘甜的回味。

    二、不同的茶應該用什麼型別的茶具?

紅茶:很多人喜歡那種帶有過濾膽的玻璃茶具,至於為什麼,我想還是圖它方便吧,適合在辦公室飲,一個玻璃茶具+一個杯就可以喝了。不過我自己就用蓋碗泡紅茶,還是那句話,出水快,看葉底看的清楚,聞葉底能聞的準。至於口感,用玻璃杯與用蓋碗出來的茶湯;玻璃茶具入水量比蓋碗多,前兩衝會濃郁些,後面加水就沒前面濃郁(當然,如果出水快點,就不會)。而用蓋碗,從濃至淡,起碼得五衝,好茶是需要慢飲的,再說,我們又不急。說到紅茶,那就多說幾句吧,一些店家很喜歡告訴客人泡紅茶要多少多少度水,沒錯,我說的是金駿眉。其實只要製茶工藝到位,根本不怕開水沖泡。我們審評紅茶時,基本是幾個蓋碗同時沖泡,開水沖泡,好的紅茶不怕開水。只有那些做的不好的紅茶才怕開水泡。因為衝下去,各種缺點就出來了。所以店家會告訴要用什麼80度,90度的開水泡,無非是為了掩蓋缺點罷了。

現在有許多的朋友都比較傾向於選擇靠譜的茶藝茶道工具,足不出戶,在家裡就可以享受茶文化的薰陶,而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的一般都是各種各樣的茶具套裝了。根據茶具套裝本身設計方面的不同和差異,以及價格方面的定位,它們具體包含的工具也有很多,可能是普通的茶杯和茶壺,有可能還有類似上文所述的茶盤,那麼茶具套裝中的茶盤應該怎麼使用呢?具體的流程步驟和方法又有哪些呢。

土巴兔線上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選此連結:【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不同的茶用什麼茶具

問題一:泡各種茶分別適合用什麼茶具? 招待客人,好茶、好水及講究的沖泡方法,再加上精緻適宜的茶具,會更別有一番風味,使熱鬧氣氛大增。研究指出,用不同質地的茶具沖泡同一種茶,會出現不同的色澤和味道,故不同的茶類應用不同的茶具沖泡。

高檔的名優茶,特別是綠茶,應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邊沖泡,邊觀賞茶色茶形,邊飲用,別有一番情趣。

普通綠茶,可用瓷器茶杯或茶壺沖泡;茉莉花茶,可採用蓋碗茶的形式沖泡飲用。

紅茶,特別是紅碎茶,宜用高玻璃杯沖泡,使紅豔的茶湯更加誘人。紅茶,也可以用茶壺沖泡後,用咖啡杯飲用。飲用時可隨意加糖或奶,類似飲用咖啡,別有一番“洋”味。高檔紅茶,也可放入到鈞紅、祭紅或廣彩茶具等裝飾豔麗的茶具中沖泡。

烏龍茶,宜用紫砂茶具沖泡後,用小茶杯飲用,烏龍茶也可選用暖色瓷茶具沖泡,以沸水沖泡後加蓋,可保留濃郁的茶香

問題二: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型別的茶具 喝茶使用不同的茶器,對於不講究的人來說是多此一舉,對於有喝茶習慣的人來說是平常事。 有個朋友給他爹買了斤大紅袍,他爹拿去工地用保溫杯泡來喝。這屬於不講究的。 雖然泡出來都是茶水,但與用工夫茶具泡出來的相比,說不好聽點,有些可惜了。 我列出幾種不同的茶來講講,也許題主就會明白了。 綠茶:綠茶用玻璃杯沖泡可以觀茶葉在熱水中漸漸舒展開,在水中游動,很美,算是一種茶趣吧。玻璃杯出來的茶湯口感,比較清、鮮、甜。但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就看不到那美美的芽葉,還有這二者的容量都沒玻璃杯大,所以沖泡出來的茶湯會玻璃杯出來的茶湯濃郁些,而且三泡之後就會變淡許多。 紅茶:很多人喜歡那種帶有過濾膽的玻璃茶具,至於為什麼,我想還是圖它方便吧,適合在辦公室飲,一個玻璃茶具+一個杯就可以喝了。不過我自己就用蓋碗泡紅茶,還是那句話,出水快,看葉底看的清楚,聞葉底能聞的準。至於口感,用玻璃杯與用蓋碗出來的茶湯;玻璃茶具入水量比蓋碗多,前兩衝會濃郁些,後面加水就沒前面濃郁(當然,如果出水快點,就不會)。而用蓋碗,從濃至淡,起碼得五衝,好茶是需要慢飲的,再說,我們又不急。說到紅茶,那就多說幾句吧,一些店家很喜歡告訴客人泡紅茶要多少多少度水,沒錯,我說的是金駿眉。其實只要製茶工藝到位,根本不怕開水沖泡。我們審評紅茶時,基本是幾個蓋碗同時沖泡,開水沖泡,好的紅茶不怕開水。只有那些做的不好的紅茶才怕開水泡。因為衝下去,各種缺點就出來了。所以店家會告訴要用什麼80度,90度的開水泡,無非是為了掩蓋缺點罷了。 鐵觀音、巖茶、鳳凰單樅:衝這三種茶基本是用紫砂壺或蓋碗。說下這兩的區別。紫砂壺散熱慢,所以保溫性強點,茶湯味道更加醇厚些,但香氣被蓋子吸收,還有需要注意的是,紫砂壺容易把茶悶了,時間把握不好,會影響口感。用蓋碗,能泡出它原味的口感,各方面層次分明,所以我們在試茶樣時,都是用蓋碗,方便聞香,能夠準確的評出一泡茶的優缺點,但保溫性沒有紫砂好。有心情有情趣養壺就用紫砂,想專注於茶,就用蓋碗。 普洱:因為我平時是與巖茶接觸的多,對普洱的瞭解不夠,所以說的可能有點不對的地方,望指教。蓋碗和紫砂壺同樣適合泡普洱,各有特性。但我個人覺得普洱還是用紫砂沖泡適合些,前面說了,紫砂散熱慢,保溫性強。普洱,尤其是多年的普洱,需要用高溫的水沖泡,才能發揮出普洱茶湯的魅力,而且紫砂會有點“修飾”的作用,把那些不好的雜味去掉。不過如果要試一泡普洱,用蓋碗能確切的反應出茶的好壞,不失真。有的人比較挑剔,生茶用蓋碗,熟茶用紫砂。還有的茶客喜歡用鐵壺或銀壺來煮茶。 以上就是幾種不同茶用不同茶器的區別,純屬個人平時喝茶出的感受,不代表一切。 說完沖泡的茶器,現在說杯子,杯子不過是盛茶湯的物件,用什麼杯子其實都一樣。 但如果你喜歡觀湯色,用白瓷杯,追求清透用福建德化高白瓷,追求精緻美感用景德鎮。 如果你有心思養杯子,就用汝瓷。如果你喜歡一個人喝茶,又喜歡大碗喝,用建盞。 還有其他工藝的杯子就不一一介紹了。 最後我想說,喝茶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不需要太刻意。更別被那些所謂專家口中的茶文化忽悠。 他們能把茶講的雲裡霧裡,茶在他們口中能被神化。 我眼中的茶文化是讓茶與生活應該越來越近。

問題三:不同茶類對茶具有什麼不同的要求?求答案 茶具要按照不同的茶葉類別來選用,只有選擇合適的茶具,才能沖泡出醇香的好茶。

據天津市茶葉協會譚肇榮祕書長介紹,根據製造方法不同和品質上的差異,茶葉基本可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以龍井茶、碧螺春等茶為代表;紅茶是一種全發酵的茶,主要有小種紅茶、紅碎茶等;青茶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有烏龍茶、大紅袍、鐵觀音等品種;白茶的口感相對較淡,有保健功能,包括白牡丹、安吉白茶等;黃茶芽葉細嫩,香味鮮醇,君山銀針屬於黃茶;黑茶屬後發酵的茶,有普洱茶、六堡茶等品種。

據介紹,茶具應按照不同的茶葉類別選用,如果品飲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等細嫩名優綠茶,可用透明玻璃杯沖泡,以顯示其獨特的品質特色,此外還可選用白色瓷杯沖泡飲用;飲用紅碎茶,一般用瓷壺或紫砂壺沖泡;飲用青茶則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飲用白茶,宜用白瓷壺杯具沖泡;飲用黃茶,宜用奶白或黃釉瓷及黃橙色有蓋壺杯具,以防止香氣散失;沖泡黑茶,宜選擇粗獷、大氣的茶具,一般用厚壁紫陶壺或如意杯沖泡;飲用普通花茶,則用瓷壺沖泡,可得到較理想的茶湯,保持香味;飲用袋泡茶,可用白瓷杯或瓷壺沖泡。

另外茶具大小應適宜,茶具太大載熱量大,容易燙熟茶葉,影響茶湯的色、香、味。茶壺容量以200毫升、茶杯容量以150毫升為宜。

問題四:泡綠茶使用不同的茶具各自有什麼特點啊? 1:瓷杯品綠茶

瓷杯品綠茶適於泡飲中高檔綠茶,如一、二級炒青綠茶、珠茶綠茶、烘青綠茶、晒青綠茶之類,重在適口、品味或解渴。一般先觀察茶葉的色、香、形後,入杯沖泡。可取“中投法”或“下投法”,用95--100℃初開沸水沖泡,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逸,保持水溫,以利茶身開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鐘後開蓋,嗅茶香,嘗茶味,視茶湯濃淡程度,飲至三開即可。這種泡飲法用於客來敬茶和辦公時間飲茶較為方便。

杯泡法,茶葉與水的比例,因人口味而定,一般以200cc水泡3克茶為適中。喜濃飲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飲者可略少加茶。

2:玻璃杯品綠茶

玻璃杯泡綠茶,適於品飲細嫩的名貴綠茶,便於充分欣賞名茶的外形、內質。

泡飲之前,先欣賞幹綠茶的色、香、形。取一杯之量的茶葉,置於無異味的潔白紙上,觀看茶葉形態。名茶的造型,因品種不同,或條、或扁、或螺、或針……欣賞綠茶製作工藝,察看綠茶茶葉色澤,或碧綠,或深綠,或黃綠,或多毫……,再幹嗅綠茶中香氣,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鍋炒香,或不可名狀的清鮮茶香……充分領略各種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風韻,稱為“賞茶”。然後進入沖泡。

待綠茶茶湯涼至適口,品嚐茶湯滋味,宜小口品啜,緩慢吞嚥,讓茶湯與舌頭味蕾充分接觸,細細領略名綠茶的風韻。此時舌與鼻並用,可從茶湯中品出綠茶嫩茶香氣,頓覺沁人心脾。此謂一開茶,著重品嚐茶的頭開鮮味與綠茶茶香,飲至杯中綠茶湯尚餘三分之一水量時(不宜一開全部飲幹),再續加開水,謂之二開綠茶。如若泡飲茶葉肥壯的名綠茶,二開綠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餘味無窮,齒頰留香,身心舒暢。飲至三開,一般茶味已淡,續水再飲就顯得淡薄無味了。

二是泡飲茶條鬆展的名綠茶茶,如六安瓜片綠茶、黃山毛峰綠茶、太平猴魁綠茶、舒城蘭花綠茶等,如用“上投法”,綠茶茶葉浮於湯麵不易下沉。可用“中投法”,即在幹綠茶欣賞以後,取綠茶入杯,衝入90℃開水至杯容量的三分之一時,稍停二分鐘,待幹茶吸水伸展後再衝水至滿,此時綠茶茶葉或徘徊飄舞下沉,或遊移於沉浮之間,觀其茶形動態,別具茶趣。其他各項欣賞、品飲如前。

泡飲細嫩名綠茶茶,如用不透明的白瓷杯,當然亦可,但不能透視綠茶在杯中變化全貌,不能充分領略綠茶湯中茶趣,是一不足。

3:茶壺泡綠茶

一般不宜泡飲細嫩名綠茶茶,因水多,不易降溫,會悶熟綠茶茶葉,使綠茶茶葉失去清鮮香味。壺泡法適於沖泡中低檔綠茶,這類茶葉中多纖維素,耐沖泡,茶味也濃。泡茶時,先洗淨壺具,取綠茶入壺,用100℃初開沸水沖泡至滿,3―5分鐘後即可酌入杯中品飲。飲茶人多時,用壺泡法較好,因不在欣賞茶趣,而在解渴,或飲茶談心,或佐食點心,暢敘茶誼。

問題五:喝什麼茶用什麼茶具好?有什麼講究麼? 青瓷茶具 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不過,用它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似有不足之處。

白瓷茶具 適合沖泡各類茶葉。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飾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所以,使用最為普遍。

彩瓷茶具 在一定區域內,供民間飲茶使用。

選擇茶具,除了注重器具的質地之外,還應注意外觀的顏色。只有將茶具的功能、質地、色澤三者統叫協調,才能選配出完美的茶具。

陶瓷器的色鄲與胎或釉中所合礦物質成分密切相關,而相同的礦物質成分因其含量高低,也可變化出不同的色澤。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鐵的粘土燒製,只是燒成溫度、氧化程度不同,色澤多為黃、紅棕、棕、灰等顏色。而瓷器的花色歷來品種豐富,變化多端。

茶具的色澤主要指製作材料的顏色和裝飾圖案花紋的顏色,通常可分為冷色調與暖色調兩類。冷色調包括藍、綠、青、白、廠、黑等色,暖色調包括黃、橙、紅、棕等色。茶具色澤的選擇主要是外觀顏色的選擇搭配。其原則是要與茶葉相配。飲具內壁以白色為好,能真實反映茶湯色澤與明亮度。同時,應注意一套茶具中壺、盅、杯等的色彩搭配,再輔以船、託、蓋置,做到渾然一體。如以主茶具色澤為基準配以輔助用品,則更是天衣無縫。各種茶類適宜選配的茶具色澤大致如下:

●名優綠茶:透色玻璃杯,應無色、無花、無蓋。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無蓋杯。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蓋碗、蓋杯、壺杯具。

●黃茶:奶白或黃釉瓷及黃橙色壺杯具、蓋碗、蓋杯。

●紅茶:內掛白釉紫砂、白瓷、紅釉瓷、暖色瓷的壺杯具、蓋杯、蓋碗或咖啡壺具。

●白茶:白瓷或黃泥炻器壺杯及內壁有色黑瓷。

●烏龍茶:紫砂壺杯具,或白瓷壺杯具、蓋碗、蓋杯。也可用灰褐系列炻器壺杯具。

你連花茶都覺得苦,看來你只適合和紅茶了。

茶的價格和衣服一樣,有高有底的。 回答者: xiao月下彩虹 | 一級 | 2010-9-15 22:09

鐵觀音屬於烏龍茶,性暖,並不傷胃~

既然胃不好就不要喝性寒的茶,比如白茶。

1、鐵觀音屬青茶(烏龍茶),性質溫涼,略具葉綠素、維生素C,茶鹼、咖啡

鹼約有3%。並不傷胃。

2、你們一家要是胃不好,建議喝紅茶。

手足易涼、體寒、胃部常感不適或有胃病的,喝紅茶是最好的。

因為紅茶茶性溫,喝了有祛寒暖胃的功效。

3、茶具的選用要視茶而定,要“合適”。不同的茶選用不同的茶具。

4、你要是覺得花茶苦,可以適量加點蜂蜜。

5、你應該買什麼茶參照第2點。

比如:滇紅、祁紅、寧紅、越紅、湖紅、川紅、宜紅、閩紅(白琳功夫,

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紅碎茶等都是紅茶。

你飲用紅茶的時候,還可以在茶湯中加些牛奶和糖等。

紅茶不含葉綠素、維生素C。也因為所含的咖啡鹼、茶鹼較少,故興奮神經

效能較低,不及綠茶。

6、茶的價錢依據茶的品質高低而定。 回答者: 花・後語 | 六級 | 2010-9-16 10:58...>>

問題六:不同茶葉怎麼搭配茶具? 有將茶具的功能、質地、色澤三者統叫協調,才能選配出完美的茶具。

陶瓷器的色澤與胎或釉中所合礦物質成分密切相關,而相同的礦

物質成分因其含量高低,也可變化出不同的色澤。陶器通常用含氧化

鐵的粘土燒製,只是燒成溫度、氧化程度不同,色澤多為黃、紅棕、

棕、灰等顏色。而瓷器的花色歷來品種豐富,變化多端。

茶具的色澤主要指製作材料的顏色和裝飾圖案花紋的顏色,通常

可分為冷色調與暖色調兩類。冷色調包括藍、綠、青、白、廠、黑等

色,暖色調包括黃、橙、紅、棕等色。茶具色澤的選擇主要是外觀顏

色的選擇搭配。其原則是要與茶葉相配。飲具內壁以白色為好,能真

實反映茶湯色澤與明亮度。同時,應注意一套茶具中壺、盅、杯等的

色彩搭配,再輔以船、託、蓋置,做到渾然一體。如以主茶具色澤為

基準配以輔助用品,則更是天衣無縫。各種茶類適宜選配的茶具色澤

大致如下:名優綠茶:透色玻璃杯,應無色、無花、無蓋。或用白瓷

、青瓷、青花瓷無蓋杯。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蓋碗、蓋杯、壺杯具。

黃茶:奶白或黃釉瓷及黃橙色壺杯具、蓋碗、蓋杯。

紅茶:內掛白釉紫砂、白瓷、紅釉瓷、暖色瓷的壺杯具、蓋杯、

蓋碗或咖啡壺具。

白茶:白瓷或黃泥炻器壺杯及內壁有色黑瓷。

烏龍茶:紫砂壺杯具,或白瓷壺杯具、蓋碗、蓋杯。也可用灰褐

系列炻器壺杯具。

問題七:為什麼大家都說喝不同的茶,要用於不同型別的茶具 這喝茶就好比你吃中餐用筷子,吃西餐用刀叉這樣,不同的茶具不同的飲法,這是更好更方便地去使茶葉發揮到它應有的優點,也是為了追求茶湯的質感還是追求過程的美感,視泡茶者自身的選擇而定。

可見,想泡好一杯茶,就要根據不同的茶葉選用不同的茶具。

比如飲用烏龍茶,重在聞香啜味,適宜用紫砂茶具去沖泡。如果飲用紅碎茶或者是功夫茶,可以用瓷壺或紫砂壺來沖泡,然後再倒入白瓷杯中飲用。

沖泡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茶等等細嫩些的茶葉,要保持茶葉的嫩綠為貴,可以用玻璃杯直接沖泡,也可以用白瓷杯,杯子適合大不益小,玻璃的材料密度要高,硬度也要高,具有很高的透光性,就可以看到杯中輕霧縹緲,茶湯澄清碧綠,芽葉亭亭玉立,上下浮動。

如果沖泡紅茶、綠茶、白茶、黃茶,使用蓋碗也是可取的。沖泡花茶呢,可以使用西式高腳杯,使花茶在杯中具有良好的穩定性,還適合沖泡後花朵展開距離較長的工藝花茶。

茶具的造型各異,色彩繁多,精美別緻,是品茶時不可或缺的情趣。在日常的品飲中,細細體會茶具帶給我們的視覺享受。

問題八:不同茶具泡綠茶有什麼講究 1:瓷杯品綠茶

瓷杯品綠茶適於泡飲中高檔綠茶,如一、二級炒青綠茶、珠茶綠茶、烘青綠茶、晒青綠茶之類,重在適口、品味或解渴。一般先觀察茶葉的色、香、形後,入杯沖泡。可取“中投法”或“下投法”,用95--100℃初開沸水沖泡,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逸,保持水溫,以利茶身開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鐘後開蓋,嗅茶香,嘗茶味,視茶湯濃淡程度,飲至三開即可。這種泡飲法用於客來敬茶和辦公時間飲茶較為方便。

杯泡法,茶葉與水的比例,因人口味而定,一般以200cc水泡3克茶為適中。喜濃飲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飲者可略少加茶。

綠茶品飲與綠茶茶具2:玻璃杯品綠茶

玻璃杯泡綠茶,適於品飲細嫩的名貴綠茶,便於充分欣賞名茶的外形、內質。

泡飲之前,先欣賞幹綠茶的色、香、形。取一杯之量的茶葉,置於無異味的潔白紙上,觀看茶葉形態。名茶的造型,因品種不同,或條、或扁、或螺、或針……欣賞綠茶製作工藝,察看綠茶茶葉色澤,或碧綠,或深綠,或黃綠,或多毫……,再幹嗅綠茶中香氣,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鍋炒香,或不可名狀的清鮮茶香……充分領略各種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風韻,稱為“賞茶”。然後進入沖泡。

採用透明玻璃杯泡飲細嫩名綠茶,便於觀察茶在水中的緩慢舒展、遊動、變幻過程,人們稱其為“綠茶舞”。泡綠茶的具體操作,可視綠茶條的鬆緊不同,分別採用兩種沖泡法,一是沖泡外形緊結重實的名茶,如龍並綠茶、碧螺春綠茶、都勻毛尖綠茶、蒙頂甘露綠茶、廬山雲霧綠茶、福建蓮芯綠茶、凌雲白毫綠茶、湧溪火青綠茶、高橋銀峰綠茶、蒼山雪綠綠茶等,可用“綠茶上投法”。即洗淨茶杯後,先將85―90℃開水衝入杯中,然後取綠茶投入,一般不須加蓋,綠茶茶葉便會自動徐徐下沉,但有先有後,有的直線下沉,有的則徘徊緩下,有的上下沉浮後降至杯底;幹綠茶吸收水分,逐漸展開葉片,現出一芽一葉、二葉,單芽、單葉的生葉本色,芽似、劍,葉如旗;湯麵水氣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雲蒸霞蔚,趁熱嗅聞茶湯香氣,令人心曠神怡;觀察茶湯顏色,或黃綠碧清,或乳白微綠,或淡綠微黃……隔杯對著陽光透視,還可見到湯中有細細茸毫沉浮游動,閃閃發光,星斑點點。綠茶茶葉細嫩多毫,湯中散毫就多,此乃綠茶嫩茶特色。這個過程稱為溼看欣賞。

綠茶品飲與綠茶茶具3:茶壺泡綠茶

一般不宜泡飲細嫩名綠茶茶,因水多,不易降溫,會悶熟綠茶茶葉,使綠茶茶葉失去清鮮香味。壺泡法適於沖泡中低檔綠茶,這類茶葉中多纖維素,耐沖泡,茶味也濃。泡茶時,先洗淨壺具,取綠茶入壺,用100℃初開沸水沖泡至滿,3―5分鐘後即可酌入杯中品飲。飲茶人多時,用壺泡法較好,因不在欣賞茶趣,而在解渴,或飲茶談心,或佐食點心,暢敘茶誼。

客來敬茶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禮節,敬客一般以杯泡法較為隆重。壺泡綠茶法,相對而言有些粗俗。有些地區,為表達敬客心意,還在綠茶中放糖調飲,以示甜甜蜜蜜。

問題九:不同的茶葉都適合用什麼樣的茶具沖泡? 綠茶適合用不加蓋的杯子泡

烏龍茶適合用紫砂壺、蓋碗泡

普洱、紅茶適合用瓷壺或紫砂壺泡

國外紅茶有用銀壺泡的

這個在茶具批發網(鶴禮青花茶具網)都有詳細說明的!

問題十: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茶具嗎? 茶具的選擇確實要因茶制宜,如果茶具選擇不當再好的茶葉也泡不出好的茶湯來。

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對一個愛茶人來說,不僅要會選擇好茶,還要會選配好茶具。

在中國民間,還有“老茶壺泡,嫩茶杯衝”之說。這是因為較粗老的老葉,用壺沖泡,一則可保持熱

量,有利於茶葉中的水浸出物溶解於茶湯,提高茶湯中的可利用部分;二則較粗老茶葉缺乏觀賞價值,用來敬客,不大雅觀,這樣,還可避免失禮之嫌。而細嫩的茶葉,用杯沖泡,一目瞭然,同時可收到物質享受和精神欣賞之美。

長江以北一帶,大多喜愛選用有蓋瓷杯沖泡花茶,以保持花香,或者用大瓷壺泡茶,爾後將茶湯傾入茶盅飲用。在長江三角洲滬杭寧和華北京津等地一些大中城市,人們愛好品細嫩名優茶,既要聞其香,啜其味,還要觀其色,賞其形,因此,特別喜歡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在江、浙一帶的許多地區,飲茶注重茶葉的滋味和香氣,因此喜歡選用紫砂茶具泡茶,或用有蓋瓷杯沏茶。福建及廣東潮州、汕頭一帶,習慣於用功夫茶具泡烏龍茶,

喝普洱茶一般用什麼茶具泡?一會投茶投多少?水放多少?!!

樓主你好,關於普洱茶如何沖泡,以下資料請你參考: 一.我想如果要喝一杯好茶水那水在這裡頭也佔了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我們可以先"水"談起. 水為茶之母,任何茶葉,都必須經過水的浸泡後才能品嚐出它的優劣。明代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 “水為茶之母”,任何茶葉,都必須經過水的浸泡後才能品嚐出它的優劣。明代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茶道表演,對水的要求是十分講究的,如果連水都不懂,是談不到茶藝、茶道了。當然,日常茶事,客來敬茶,大可不必故弄玄虛的把水說的神乎其神,清潔衛生就行。現代生活科學對水質的要求標準,主要包含以下四項指標: 第一項為感官指標:要求飲用水色度不超過15度,不得有其它異色;渾濁度不得超過5度;不得有異臭異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見物。 第二項為化學指標:PH值為6.5-8.5,總硬度不高於25度,要求氧化鈣不超過250毫克/升,鐵不超過0.3毫/升,錳不超過0.1毫克/升,銅不超過1.0毫克/升,鋅不超過1.0毫克/升,揮發酚類不超過0.002毫克/升,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不超過0.3毫克/升。 第三項為毒理學指標:氟化物不超過1.0毫克/升,適宜濃度在0.5-1.O毫克/升,氰化物不超過0.05毫克/升,砷不超過0.04毫克/升,鎘不超過O.01毫克/升,鉻(六價)不超過0.5毫克/升,鉛不超過0.1毫克/升。 第四項為細菌指標:細菌總數在1毫升水中不得超過1OO個,大腸菌群在1升水中不超過3個。 目前,城市生活用水,自來水多是通過淨化後的天然水,其衛生指標基本都能達到上述要求。各種處理後的礦泉水、純淨水、“天然水”等,其是否適用沖泡茶葉,可根據前述衛生標準對照相關水產品說明書判定。 二.再來我們談如何把普洱茶泡好的各項細節. 沖泡普洱茶還是一門藝術,它富於變化,富有個性,富於創造,而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定式"。本文就沖泡普洱茶時應注意的"竅門",談談自己的觀點和方法,提供交流。 如何沖泡好一壺普洱茶?既是一種技藝、技巧,是飲茶者經驗的積累,通過正確的沖泡,充分展現普洱茶的茶性、茶美、茶俗,使飲者達到陶冶情操、身心愉悅、養生延年的目的。 選水: 以普洱茶的盛產地雲南來說,品茶用水豐富,山泉眾多。昆明附近也有許多好山泉,如西郊的"妙高寺"、"西山",宜良"寶洪寺",澄江"西龍塘"等等,都有品茶好水。山泉水對茶性的展現各具特點:有顯香的、顯醇的、顯甘甜的、顯活性的;也有同時兼顧幾個特點的。選水一般以甘潔、鮮活、清冽、泡茶時不顯澀味、茶葉湯色穩定為首選。現今雲南很多茶人或愛茶人時興到野外取水,以活水烹茶,達到香茗美泉兩相宜的境界。新鮮山泉對於提高茶葉的活性和香氣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就普洱茶尤其是陳年茶而言,山泉水如經過陶缸"養水"後再烹茶,對於展現普洱茶的"陳韻"效果更佳。 選器皿: 1、茶壺 普洱茶的泡茶器皿以宜興紫砂壺為首選。紫砂壺的良好透氣性和吸附作用,有利於提高普洱茶的醇度,提高茶湯的亮度。選擇砂壺一般以朱泥調砂和紫泥調砂為理想,以利於提高透氣性。 茶壺容積相對寬鬆,便於茶條舒張和滋味的浸出。這與烏龍茶用壺"以小為貴"恰恰相反。二三人同飲普洱茶,一般用250毫升紫砂壺,人多時可用300-400毫升的茶壺沖泡。剛買到的新壺要用茶水煮一煮,以去除"窯味"和土味,並經使用一段時間(俗稱"養壺")後再衝泡好茶,達到"壺熟茶香"的效果。此外,用瓷壺和瓷蓋碗茶具也可沖泡普洱茶。 2、燒水具現今常用"隨手泡"燒水,比較方便。如果沖泡一些比較好的普洱茶時,應以銅壺或砂壺明火燒水,以保持泉水的活性和提高水溫。 3、茶杯 一般以白瓷或青瓷為宜,以便於觀賞普洱茶的迤儷湯色。茶杯應大於功夫茶(烏龍茶)用杯,以厚壁大杯大口飲茶,這既適應普洱茶醇厚香甜的特性,也比較貼近雲南人粗曠的飲茶習俗。 4、公道壺 以質地較好的透明玻璃具為首選。普洱茶以茶湯晶瑩亮麗、顏色多變而著稱。人們常常把雲南普洱茶的湯色比喻為"陳紅酒"、"琥珀"、"石榴紅"、"寶石紅"等等。觀色已成為普洱茶藝中的一道獨特風景。普洱茶的茶湯色澤和質地因茶葉的產地、製作工藝、用料、儲藏環境、陳化年限等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變化。觀湯既是審美也是評價茶質好壞的重要環節。 5、剝茶起形狀像起子,以硬木或硬竹子製作,用於緊壓茶的解塊。通過逐層撥茶,既能保持茶條的完整,減少碎末茶,又便於麵茶與裡茶的搭配,準確反映緊壓茶的品質。 備茶 對於普洱緊壓茶,茶性有裡外之分,即便是一塊裡外用料一致的緊壓茶,隨著存放時間的延續,表茶和裡茶的茶性也有區別。所以,在飲用之前,應將緊壓茶解散,放入陶罐裡讓其散散氣,同時讓麵茶與裡茶混合均勻。對於密封較嚴的小包裝散茶,飲用之前也應讓其透透氣。經過這樣處理後飲用,其品質優於現解塊現開封現沖泡。這有點類似於品紅酒,一般應避免現開現飲,開瓶後放一段時間後再飲,以"擊活"酒性。 熟悉茶性 雲南普洱茶有散茶和緊茶之分、新舊之分、青茶和熟茶之分;發酵茶有輕發酵、適度發酵、重發酵等,茶性各不相同。每一支普洱茶都有其獨自的個性,只有熟悉所泡茶葉的個性,再通過嫻熟的沖泡,才能展現出茶的個性美。茶性決定了茶具的選擇、投茶量多少、水溫的高低、沖泡節奏快慢,甚至於選用什麼水。茶性與沖泡方法之間有著許多微妙的關係。就雲南普洱茶的沖泡技巧而言,粗老茶不同於細嫩茶,青餅不同於熟餅,陳茶不同於新茶,輕發酵茶不同於較重發酵茶,"苦澀底"茶(苦澀味偏重)不同於"甜底"茶等等。因此,對一支普洱茶要進行必要的試泡,通過試泡熟悉茶性,確定沖泡要領。 實踐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經歷:有的普洱茶需要泡較長時間才出味,而有的普洱茶卻能短時出濃湯。這是由於普洱茶的製作工藝和原料在起作用。無論傳統青茶還是人工發酵茶,基礎原料都是雲南晒青茶。傳統晒青茶大多為茶農手工揉捻,其揉捻時間較紅茶、綠茶、觀音茶等茶類短,揉捻程度也輕於這些茶類,因而茶味的浸出時間相對較緩慢。這類普洱茶在沖泡過程中,總是讓人有"茶味持久,茶韻悠長"的感覺。當然,也有採用機械揉捻製作晒青毛茶的。這部分茶葉沖泡時出味相對較快。此外,雲南大宗普洱茶緊壓茶,除用少量細嫩麵茶外,大多以中級茶為主料,甚至有部分粗老葉。這些成熟葉和粗老葉對形成普洱茶的特殊風格起著重要的作用。這部分茶葉的滋味浸出也相對細嫩茶較慢,也不宜快速沖泡。再從發酵程度對普洱茶的滋味浸出速度影響看,輕發酵或發酵適度的普洱茶,其滋味浸出速度慢於重發酵或發酵過度的茶。 沖泡方式 1、寬壺留茶根悶泡法:對於品質較好的普洱茶採取"寬壺留根悶泡法"。"留根"就是經"洗茶"後從始至終將泡開的茶湯留在茶壺裡一部分,不把茶湯倒幹。一般採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每次出茶後再以開水添滿茶壺,直到最後茶味變淡。 "悶泡"是指時間相對較長,節奏講究一個"慢"字。"留根"和"悶泡"道出了雲南普洱茶的茶性。採取留根和悶泡,既能調節從始至終的茶湯滋味,又為普洱茶的滋味形成留下充分的時間和餘地,達到"茶熟香溫"的最佳境界。 2、中壺"工夫茶"泡法:就是現衝現飲,每次倒幹,不留茶根。茶壺的容積因飲茶者的數量而定。用此方法也能沖泡好雲南普洱茶。如對部分比較新的普洱茶或有輕異味的茶,使用中型壺現衝現飲,頭幾泡除去新異味,提高後幾泡的純度。對於部分重發酵茶,採取快衝倒幹法便於避免茶湯發黑。對於苦澀味較重的茶葉,中壺快衝能減輕苦澀味。對於一部分採用機械揉捻製作晒青的普洱茶品,因茶味浸出較快,沖泡時也以此法為宜。 現實中常常會見一部分儲藏不當而茶葉質地卻很好的普洱茶,要麼輕度受潮,要麼竄味,開湯時茶味不夠純正,但濃甜度和厚度尚可。對於這類茶葉,沖泡時也採用以寬壺悶泡法,只是頭一、二泡不留根,三泡起再留根悶泡。 3、蓋碗杯沖泡法:此法有利於提高沖泡溫度,提高茶葉的香氣,比較適宜於沖泡粗老普洱茶。但對於一些細嫩茶,要求沖泡者要手藝嫻熟,否則會出現"水悶氣"或燙熟茶葉的現象。蓋碗沖泡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器皿對茶湯醇度的有利影響,比較適合評茶。 沖泡中注意的問題 1、投茶量:沖泡普洱茶時,投茶量的大小與飲茶習慣、沖泡方法、茶葉的個性有著密切的關係,富於變化。就飲茶習慣而言,港臺、福建、兩廣等地習慣飲釅茶;雲南也以濃飲為主,只是投茶量略低於前者。江浙、北方喜歡淡飲。就雲南人的飲茶習慣而言,採用留根悶泡法時,沖泡品質正常的茶葉,投茶量與水的品質比一般1:40或1:45。對於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可以此為參照,通過增減投茶量來調節茶湯的濃度。如果採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適當增加,通過控制沖泡節奏的快慢來調節茶湯的濃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變化。例如,熟茶、陳茶可適當增加,生茶、新茶適當減少等等。切忌一成不變。 2、泡茶水溫:水溫的掌握,對茶性的展現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溫有利於發散香味,有利於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溫也容易衝出苦澀味,容易燙傷一部分高檔茶。確定水溫的高低,一定要因茶而異。例如,用料較粗的餅磚茶、緊茶和陳茶等適宜沸水沖泡;用料較嫩的高檔芽茶(如較新的宮廷普洱)、高檔青餅適宜適當降溫沖泡。避免高溫將細嫩茶燙熟成為"菜茶"。 雲南大部分地區屬於高原,沸水溫度低於沿海、平原地區。如昆明的沸水溫度在94℃左右,適合直接沖泡絕大多數熟茶,對於青茶,除部分高檔茶外,大部分也可直接用沸水沖泡。在沖泡部分高檔新青茶時,除直接降溫外,還可通過不加壺蓋或沸水高衝來降低水溫,避免因茶葉燙熟而產生"水悶氣"。 3、沖泡時間:沖泡時間長短的控制,目的是為了讓茶葉的香氣、滋味展現充分準確。如前所述,由於雲南普洱茶的製作工藝和原料選擇的特殊性,決定了沖泡的方式方法和沖泡時間的長短。沖泡時間的掌握,就規律而言:陳茶、粗茶沖泡時間長,新茶、細嫩茶沖泡時間短;手工揉捻茶沖泡時間長,機械揉捻茶沖泡時間短;緊壓茶沖泡時間長,散茶沖泡時間短。具體掌握時,要根據茶葉的特性決定。例如,用350毫升紫砂壺"寬壺留根悶泡法"沖泡八十年代生產的中檔七子熟餅"7572"(猛海產)時,投茶量6 -8克,經"洗茶"後注入沸水,悶泡5分鐘後,傾出二分之一即可飲用。用同一方法沖泡同時期的中檔青餅時,投茶5 -7克,經"洗茶"後注入沸水,悶泡5分鐘左右即可飲用。如用此法沖泡""時期的緊茶時,投茶量適當增加,悶泡時間可延長到5-7分鐘。對一些苦澀味偏重的新茶,沖泡時要控制好投茶量,縮短沖泡時間,以改善滋味。 4、關於"洗茶":"洗茶"這一概念出現於明代。《茶譜》(明朝)載"凡烹茶,先以熱湯洗茶葉,去其塵垢、冷氣,烹之則美。"對於普洱茶,"洗茶"這一過程必不可少。這是因為,大多數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數年後飲用的,儲藏越久,越容易沉積脫落的茶粉和塵埃,通過"洗茶"達到"滌塵潤茶"的目的。對於品質比較好的普洱茶,"洗茶"時注意掌握節奏,杜絕多次"洗茶"或高溫長時間"洗茶",減少茶味流失。

如何選配合適的茶具

  選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效能外,茶具的藝術性、製作的精細與否,又是人們選擇的另一個重要標準。如果是一位收藏家,那麼,他對茶具藝術的追求,更勝過對茶具實用性的要求。

   1、因茶制宜

  古往今來,大凡講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為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對一個愛茶人來說,不僅要會選擇好茶,還要會選配好茶具。因此,在歷史上,有關因茶制宜選配茶具的記述是很多的。唐代陸羽通過對各地所產瓷器茶具的比較後認為:"邢(今河北鉅鹿、廣宗以西,?河以南沙河以北地方)不如越(今浙江紹興、蕭山、浦江、上虞、餘姚等地)。"這是因為唐代人們喝的是餅茶,茶須烤炙研碎後,再經煎煮而成,這種茶的茶湯呈"白紅"色,即"淡紅"色。一旦茶湯傾入瓷茶具後,湯色就會因瓷色的不同而起變化。"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今安徽壽縣、六安、霍山、霍丘等地)瓷黃,茶色紫;洪州(今江西修水、錦江流域和南昌、豐城、進賢等地)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越瓷為青色,傾入"淡紅"色的茶湯,呈綠色。陸氏從茶葉欣賞的角度,提出了"青則益茶",認為以青色越瓷茶具為上品。而唐代的皮日休和陸龜蒙則從茶具欣賞的角度提出了茶具以色澤如玉,又有畫飾的為最佳。

  從宋代開始,飲茶習慣逐漸由煎煮改為"點注",團茶研碎經"點注"後,茶湯色澤已近"白色"了。這樣,唐時推崇的青色茶碗也就無法襯托出"白"的色澤。而此時作為飲茶的碗已改為盞,這樣對盞色的要求也就起了變化:"盞色貴黑青",認為黑釉茶盞才能反映出茶湯的色澤。宋代蔡襄在《茶錄》中寫道:"茶色白,宜黑盞。建安(今福建建甌所造者紺黑,紋如免毫,其坯微厚,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蔡氏特別推崇"紺黑"的建安兔毫盞。

  明代,人們已由宋時的團茶改飲散茶。明代初期,飲用的芽茶,茶湯已由宋代的"白色"變為"黃白色",這樣對茶盞的要求當然不再是黑色了,而是時尚"白色"。對此,明代的屠隆就認為茶盞"瑩白如玉,可試茶色"。明代張源的《茶錄》中也寫道:"茶甌以白磁為上,藍者次之。"明代中期以後,瓷器茶壺和紫砂茶具興起,茶湯與茶具色澤不再有直接的對比與襯托關係。人們飲茶注意力轉移到茶湯的韻味上來了,對茶葉色、香、味、形的要求,主要側重在"香"和"味"。這樣,人們對茶具特別是對壺的色澤,並不給予較多的注意,而是追求壺的"雅趣"。明代馮可賓在《茶錄》中寫道"茶壺以小為貴,每客小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飲方為得趣。何也?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閣。"強調茶具選配得體,才能嚐到真正的茶香味。

  清代以後,茶具品種增多,形狀多變,色彩多樣,再配以詩、書、畫、雕等藝術,從而把茶具製作推向新的高度。而多茶類的出現,又使人們對茶具的種類與色澤,質地與式樣,以及茶具的`輕重、厚薄、大小等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說,飲用花茶,為有利於香氣的保持,可用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飲用大宗紅茶和綠茶,注重茶的韻味,可選用有蓋的壺、杯或碗泡茶;飲用烏龍茶則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飲用紅碎茶與工夫紅茶,可用瓷壺或紫砂壺來泡茶,然後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如果是品飲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細嫩名茶,則用玻璃杯直接沖泡最為理想。至於其他細嫩名優綠茶,除選用玻璃杯沖泡外,也可選用白色瓷杯沖泡飲用。但不論沖泡何種細嫩名優綠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大則水量多,熱量大,會將茶葉泡熟,使茶葉色澤失卻綠翠,其次會使芽葉軟化,不能在湯中林立,失去姿態;第三會使茶香減弱,甚至產生"熟湯味"。此外,沖泡紅茶、綠茶、黃茶、白茶,使用蓋碗,也是可取的。在我國民間,還有"老茶壺泡,嫩茶杯衝"之說。這是因為較粗老的老葉,用壺沖泡,一則可保持熱量,有利於茶葉中的水浸出物溶解於茶湯,提高茶湯中的可利用部分;二則較粗老茶葉缺乏觀賞價值,用來敬客,不大雅觀,這樣,還可避免失禮之嫌。而細嫩的茶葉,用杯沖泡,一目瞭然,同時可收到物質享受和精神欣賞之美。

   2、因地制宜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的飲茶習俗不同,故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長江以北一帶,大多喜愛選用有蓋瓷杯沖泡花茶,以保持花香,或者用大瓷壺泡茶,爾後將茶湯傾入茶盅杯)飲用。在長江三角洲滬杭寧和華北京津等地一些大中城市,人們愛好品細嫩名優茶,既要聞其香,啜其味,還要觀其色,賞其形,因此,特別喜歡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在江、浙一帶的許多地區,飲茶注重茶葉的滋味和香氣,因此喜歡選用紫砂茶具泡茶,或用有蓋瓷杯沏茶。福建及廣東潮州、汕頭一帶,習慣於用小杯啜烏龍茶,故選用"烹茶四寶"──潮汕風爐、玉書碨、孟臣罐、若琛甌泡茶,以鑑賞茶的韻味。潮汕風爐是一隻縮小了的粗陶炭爐,專作加熱之用;玉書碨是一把縮小了的瓦陶壺,高柄長嘴,架在風爐之上,專作燒水之用;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壺小一些的紫砂壺,專作泡茶之用;若琛甌是隻有半個乒乓球大小的2~4只小茶杯,每隻只能容納4毫升茶湯,專供飲茶之用。小杯啜烏龍,與其說是解渴,還不如說是聞香玩味。這種茶具往往又被看作是一種藝術品。四川人飲茶特別鍾情蓋茶碗,喝茶時,左手託茶托,不會燙手,右手拿茶碗蓋,用以撥去浮在湯麵的茶葉。加上蓋,能夠保香,去掉蓋,又可觀姿察色。選用這種茶具飲茶,頗有清代遺風。至於我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至今多習慣於用碗喝茶,古風猶存。

   3、因人制宜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不同地位與身份。在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茶具表明,唐代皇宮貴族選用金銀茶具、祕色瓷茶具和琉璃茶具飲茶;而陸羽在《茶經》中記述的同時代的民間飲茶卻用瓷碗。清代的慈禧太后對茶具更加挑剔,她喜用白玉作杯、黃金作託的茶杯飲茶。而歷代的文人墨客,都特別強調茶具的"雅"。宋代文豪蘇東坡在江蘇宜興蜀山講學時,自己設計了一種提樑式的紫砂壺,"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獨自烹茶品賞。這種提樑壺,至今仍為茶人所推崇。清代江蘇溧陽知縣陳曼生,愛茶尚壺。他工詩文,擅書畫、篆刻,於是去宜興與制壺高手楊彭年合作制壺,由陳曼生設計,楊彭年製作,再由陳曼生鐫刻書畫,作品人稱"曼生壺",為鑑賞家所珍藏。在膾炙人口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對品茶用具更有細緻的描寫,其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中,寫櫳翠庵尼姑妙玉在待客選擇茶具時,因物件地位和與客人的親近程度而異。她親自手捧"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以及其名貴的"成窯五彩小蓋鍾"沏茶,奉獻賈母,用鐫有"晉王愷珍玩"的"???"烹茶,奉與寶釵;用鐫有垂珠篆字的"點犀"泡茶,捧給黛玉;用自己常日吃茶的那隻"綠玉斗",後來又換成一隻"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盞"斟茶,遞給寶玉。給其他眾人用茶的是一色的官窯脫胎填白蓋碗。而將"劉姥姥吃了","嫌醃臢"的茶杯竟棄之不要了。至於下等人用的則是"有油羶之氣"的茶碗。現代人飲茶時,對茶具的要求雖然沒那麼多嚴格,但也根據各自的飲茶習慣,結合自己對壺藝的要求,選擇最喜歡的茶具。而一旦賓客登門,則總想把自己最好的茶具拿出來招待客人。

  另外,職業有別,年齡不一,性別不同,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如老年人講求茶的韻味,要求茶葉香高味濃,重在物質享受,因此,多用茶壺泡茶;年輕人以茶會友,要求茶葉香清味醇,重於精神品賞,因此,多用茶杯沏茶。男人習慣於用較大素淨的壺或杯斟茶;女人愛用小巧精緻的壺或杯沖茶。腦力勞動者崇尚雅緻的壺或杯細品緩啜;體力勞動者常選用大杯或大碗,大口急飲。

   4、因具制宜

  在選用茶具時,儘管人們的的愛好多種多樣,但以下三個方面卻是都需要加以考慮的:一是要有實用性;二是要有欣賞價值;三是有利於茶性的發揮。不同質地的茶具,這三方面的效能是不一樣的。一般說來,各種瓷茶具,保溫、傳熱適中,能較好地保持茶葉的色、香、味、形之美,而且潔白衛生,不汙染茶湯。如果加上圖文裝飾,又含藝術欣賞價值。紫砂茶具,用它泡茶,既無熟湯味,又可保持茶的真香。加之保溫效能好,即使在盛夏酷暑,茶湯也不易變質發餿。但紫砂茶具色澤多數深暗,用它泡茶,不論是紅茶、綠茶、烏龍茶,還是黃茶、白茶和黑茶,對茶葉湯色均不能起襯托作用,對外形美觀的茶葉,也難以觀姿察色,這是其美中不足之處。玻璃茶具,透明度高,用它沖泡高階細嫩名茶,茶姿湯色歷歷在目,可增加飲茶情趣,但它傳熱快,不透氣,茶香容易散失,所以,用玻璃杯泡花茶,不是很適合。搪瓷茶具,具有堅固耐用,攜帶方便等優點,所以在車間、工地、田間,甚至出差旅行,常用它來飲茶,但它易灼手燙口,也不宜用它泡茶待客。塑料茶具,因質地關係,常帶有異味,這是飲茶之大忌,最好不用。另外,還有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一次性塑料軟杯,在旅途中用來泡茶也時有所見,那是為了衛生和方便旅客,杯子又經過特殊處理,這與通常的塑料茶具相比,應另當別論了。本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在市場上還出現一種保暖茶具,大的如保暖桶,常見於工廠、機關、學校等公共場所小的如保暖杯,一般為個人獨用。用保暖茶具泡茶,會使茶葉因泡熟而使茶湯泛紅,茶香低沉,失卻鮮爽味。用來沖泡大宗茶或較粗老的茶葉較為合適。

泡茶用什麼茶具最好

葡萄美酒夜光杯,好茶自然能天成,可見好的“杯具”是很重要的。不同的茶葉需要不同的茶具,好的搭配能讓茶葉的香氣、滋味發揮的更好。

1、普洱茶、烏龍茶

?

沖泡普洱茶、烏龍茶,當選紫砂壺杯具,或白瓷壺杯具、蓋碗。

因為普洱茶、烏龍茶要先“洗茶”,洗茶完之後就要用沸水加入沖泡,並隨時保持溫度。茶香濃郁持久。紫砂沏茶,香味醇和,湯色澄清,保溫性好,即使夏天茶湯也不易變質。

2、花茶

若是花茶,則選用青瓷、青花瓷等蓋碗、蓋杯、壺杯具等。

瓷器傳熱不快,保溫適中,與茶不會發生化學反應,沏茶能獲得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觀,裝飾精巧,具有藝術欣賞價值。

3、名優綠茶、黃茶

透色玻璃杯,應無色、無花、無蓋。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無蓋杯。

高檔綠茶水溫不宜過高,碧螺春等細嫩綠茶要採用“上投法”,即先沖水後放茶的方法。玻璃杯可以體現茶葉在水中的優雅姿態,色彩也更好。

4、紅茶

紅茶宜選用內掛白釉紫砂、白瓷、紅釉瓷、暖色瓷的壺具。

泡紅茶,首選為紫砂壺,因為紫砂壺透氣機能好,利用其泡茶不易變味。瓷器泡紅茶,能使紅茶的湯色清晰,紅茶色澤鮮亮。

5、白茶

白茶宜選白瓷、玻璃杯。

沖泡白茶宜選用透明玻璃杯或透明玻璃蓋碗,此外還可選用白瓷壺杯具沖泡飲用。用玻璃杯沖泡,可以盡情地欣賞白茶在水中千姿百態,品其味、聞其香,更能觀白茶的獨特品格。


關於普洱茶沖泡、儲存等知識,請加高階茶藝師、評茶師董董微信:dydy200(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看完文章,喝杯茶再走咯。

本文來源於茶業微刊|圖片來源於網路

六大茶葉種類都有最適合的茶具種類 你選擇對了嗎

六大茶類適合沖泡的茶具,小陳茶事來做個簡單介紹。綠茶可以用玻璃杯泡,也可以用白瓷蓋碗。巖茶和紅茶建議用蓋碗沖泡。白茶可以用蓋碗也可以用煮茶壺煮著喝。

黑茶、普洱茶也可以用蓋碗沖泡,當然,普洱茶也是可以煮著喝。

老人家都喜歡喝茶,有沒有好用的茶具推薦呀?

瓷器使用高嶺土高溫燒成,表面光潔透亮,胎薄緻密,氣孔少,吸水率低,傳熱快,保溫性適中,泡茶能獲得較好的色香味。

瓷器緻密,對茶味的反映不偏不倚,真實公正。

因此,瓷器是適用最廣泛的茶具,所有的茶都可以沖泡,不失真香真味。

瓷器挑選細節 瓷器講究“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罄、薄如紙”,表面溫潤潔淨,用燈光照射透亮無暇可判斷為好瓷器。

青花或彩繪的瓷器,注意顏色要不豔不晦、不淺不深:豔則顏色過厚,晦則顏色過薄;淺則過火,深則火候不夠。

另外注意分辨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彩是圖案在釉面下,表面摸起來光滑,彩繪顏料不直接與茶湯接觸,安全性高;釉上彩是繪製在釉面上,摸起來有凹凸感,一般作為觀賞,不盛裝食物。

瓷器茶具推薦瓷器茶具推薦點選這

【二,陶質茶器有什麼特點?】

我們平時常說陶瓷,是瓷器、炻器、陶器的總稱,陶與瓷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紫砂雖然被單獨分出來,但一般說紫砂屬於炻器或陶器。

陶器使用陶土較瓷器低溫燒成,造型一般比較古樸粗獷,大氣沉穩,顏色較深,表面略粗糙,胎厚,氣孔多,傳熱慢,保溫性好。

如果說瓷器適合“髮香”,那麼陶器適合“發味”。

陶器特別能凸顯茶的韻味,適合沖泡黑茶、老白茶等等,用於煮茶、煮水都很合適。

陶器挑選細節 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鐵的粘土燒製,燒成溫度、氧化程度不同,色澤多為棕紅、棕黃、灰等顏色。

陶器一般保持原色,較少上釉。上釉的陶器,注意選擇顏色不要太鮮豔的。

選擇陶器,除了注意外觀的顏色外,質地和手感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將茶具的功能、質地、色澤三者統叫協調,才能選配出完美的茶具。

【三,不同茶如何選擇合適的茶具?】

最後來說,沖泡六大茶類我們都是有一個相對確定的規則,而少數比較特別的茶和茶器,則需要我們通過實踐去摸索啦。

| 綠茶

綠茶的特徵是清湯綠葉,沖泡時宜選擇壁薄、易於散熱、質地緻密、孔隙度小、不易吸香的茶器,如玻璃蓋碗、薄胎瓷質蓋碗等。 花茶 青瓷、青花瓷蓋碗,瓷杯或玻璃壺。

| 黃茶

輕發酵茶,氣香馥郁,滋味醇厚,所用器具以瓷壺為佳。

| 紅茶

紅茶宜用白瓷蓋碗沖泡,用玻璃公杯賞湯,便於襯托它的寶光、金圈、湯色紅豔等特點。

| 白茶

白茶新茶力求樸素、自然,以瓷器為佳;老白茶則可用陶壺煮飲。

| 烏龍茶

選擇瓷質蓋碗沖泡,薄胎小杯品飲,更能凸顯其高揚的香氣;傳統泡法也可以用朱泥壺沖泡。

| 黑茶

黑茶可沖泡也可煮飲,當配陶質茶器或較粗砂粒的紫砂茶器,能夠去除異味,更顯陳香。

茶道茶具都有哪些 盤點茶道茶具有哪些

1、匙置:跟筷架的功能相同,茶匙和茶夾直接散落在桌上不好看,而以匙置放置較整齊美觀,匙置材質變化大,陶瓷、竹木、石置或塑膠的都有,單看個人預算和喜好來挑選。

2、茶匙:茶匙又稱茶扒,因其形狀像湯匙,所以叫茶匙,主要是用來挖取茶壺內泡過的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所以使用茶匙,茶匙後方尖處亦可清理茶壺出水孔。挑選時建議選擇比茶盤短些的長度,收納方便也較美觀。茶匙尖端可清除茶壺的出水孔。也能挖取泡過的茶葉。

3、茶夾:茶夾又稱茶筷,是溫杯、洗杯時用的小茶具。一開始是因為傳統泡茶時會將杯子置入熱水中殺菌,而燙手的杯子無法拿取,便利用茶夾夾取,也可用來夾出泡過的茶葉。

4、茶海:又名「茶盅」,也稱為「公道杯」,因茶壺內的茶湯和茶葉接觸充分與否會造成濃淡不均的差異,如果從茶壺直接倒入茶杯內,可能會有某杯濃些、某杯淡些的情況,而公道杯即解決了這個問題。茶海挑選時建議開口要大,這樣倒茶比較方便,出水順暢,拿起來也順手,而容量需比茶壺大,這樣才不會有茶水太多、裝不下的問題。

5、茶葉:良好的茶葉需乾燥完全、葉形完整、不能有太多茶角、茶梗、粗老的及其他雜物。龍井茶呈劍片狀、文山包種茶呈條形、凍頂茶呈半球形。條形茶需緊細、勻稱整齊;半球形挑結實者;劍片狀茶葉如龍井,則以葉片平尖細小為主。

選擇茶葉可以從「看色澤」、「辨外形」、「聞香氣」、「品茶味」、「看茶渣」來辨別,購買時,可以請店家將茶葉沖泡幾回,經過4~5次的沖泡,如果還有甘甜、芬芳的茶味,可算是真正的好茶;在沖泡數回後,質量好的茶葉茶渣外形應均勻一致,所含碎茶和雜質少。

6、茶盤:茶盤材質廣泛、款式多樣,專家建議挑選時注意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邊要淺、色要白,因深色茶盤易藏汙,茶垢較不易被看見、清理。較受歡迎的多屬竹、木材質,售價平易近人、大多千元有找,造型上古樸典雅,但缺點是其材質因天然屬性所以較容易開裂,建議每天清潔時將多餘水分擦拭乾淨,並保持陰乾狀態,否則中國天氣潮溼易發黴、損壞,茶盤壽命也會減少。

7、茶壺:常見材料有陶、瓷、紫砂、玻璃或石制,較多人使用的屬紫砂或陶瓷類,陶壺質地細密、透氣性佳,導熱緩、保溫性佳。

茶壺建議可選購圓形壺身,因為圓形有助茶葉舒展,較能呈現出茶葉的完美味道,也適合新手使用,此外,選購時需檢查茶壺的壺蓋是否貼合壺身,精密度良好的茶壺,蓋上壺蓋後搖動,壺蓋不會與壺身撞擊,如果精密度不足,熱氣容易跑出導致茶湯沖泡不均,影響茶的整體風味。

8、茶則:功用為取茶葉入壺沖泡,常見的茶則為竹製,將竹子剖半,再將前緣斜切、磨成易盛茶的形狀,如此一來,取用茶葉更方便,也較衛生。

中國的茶葉多以半球型烏龍茶為主,適合用茶則取用,因此在中國茶界很常見,是方便又有茶趣的喝茶小工具。目前坊間推出不少圖案設計的茶則,會在竹製茶則上做出變化,選購時端看個人喜好。

9、燒水壺:傳統燒水壺還是有特別的魅力存在,保溫與蓄熱性強,例如日本鐵器或中國陶製等,但重量較重且價格稍高,傳統水壺大多采用不鏽鋼製作,而不鏽鋼的等級好壞差異大,質量太差的壺,在加熱、遇酸、鹼等情況下,容易變成金屬離子析出。現在多半使用改良的電水壺或快煮壺,價位便宜且能縮短燒水時間,是近年來比較常見的現代化泡茶壺具。

10、杯託:放在桌上,專放杯子用的小淺盤,有杯墊效果,也可避免在桌上留下茶漬。

11、品茗杯:用來品茶及觀賞茶的湯色,品茗杯多為白瓷、紫砂或玻璃制,大多為單獨一人使用,一杯一口剛剛好。

12、聞香杯:顧名思義就是聞茶湯香氣所用,比品茗杯細長,高度較一般品茗杯杯身高、杯口窄,以利香氣留存,是專為品茗中國茶獨特香氣而開發的茶具,常見與品茗杯配成一套販售。

中國茶具文化與茶具挑選

選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效能外,茶具的藝術性、製作的精細與否,又是人們選擇的另一個重要標準。如果是一位收藏家,那麼,他對茶具藝術的追求,更勝過對茶具實用性的要求。

因茶制宜:古往今來,大凡講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為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對一個愛茶人來說,不僅要會選擇好茶,還要會選配好茶具。因此,在歷史上,有關因茶制宜選配茶具的記述是很多的。

     唐代陸羽通過對各地所產瓷器茶具的比較後認為:“邢(今河北鉅鹿、廣宗以西,河南沙河以北地方)不如越(今浙江紹興、蕭山、浦江、上虞、餘姚等地)。”這是因為唐代人們喝的是餅茶,茶須烤炙研碎後,再經煎煮而成,這種茶的茶湯呈“白紅”色,即“淡紅”色。一旦茶湯傾入瓷茶具後,湯色就會因瓷色的不同而起變化。“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今安徽壽縣、六安、霍山、霍丘等地)瓷黃,茶色紫;洪州(今江西修水、錦江流域和南昌、豐城、進賢等地)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越瓷為青色,傾入“淡紅”色的茶湯,呈綠色。陸氏從茶葉欣賞的角度,提出了“青則益茶”,認為以青色越瓷茶具為上品。而唐代的皮日休和陸龜蒙則從茶具欣賞的角度提出了茶具以色澤如玉,又有畫飾的為最佳。

 從宋代開始,飲茶習慣逐漸由煎煮改為“點注”,團茶研碎經“點注”後,茶湯色澤已近“白色”了。這樣,唐時推崇的青色茶碗也就無法襯托出“白”的色澤。而此時作為飲茶的碗已改為盞,這樣對盞色的要求也就起了變化:“盞色貴黑青”,認為黑釉茶盞才能反映出茶湯的色澤。宋代蔡襄在《茶錄》中寫道:“茶色白,宜黑盞。建安(今福建建甌所造者紺黑,紋如免毫,其坯微厚,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蔡氏特別推崇“紺黑”的建安兔毫盞。

明代,人們已由宋時的團茶改飲散茶。明代初期,飲用的芽茶,茶湯已由宋代的“白色”變為“黃白色”,這樣對茶盞的要求當然不再是黑色了,而是時尚“白色”。對此,明代的屠隆就認為茶盞“瑩白如玉,可試茶色”。明代張源的《茶錄》中也寫道:“茶甌以白磁為上,藍者次之”。“明代中期以後,瓷器茶壺和紫砂茶具興起,茶湯與茶具色澤不再有直接的對比與襯托關係。人們飲茶注意力轉移到茶湯的韻味上來了,對茶葉色、香、味、形的要求,主要側重在“香”和“味”。這樣,人們對茶具特別是對壺的色澤,並不給予較多的注意,而是追求壺的“雅趣”。明代馮可賓在《茶錄》中寫道“茶壺以小為貴,每客小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飲方為得趣。何也?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閣。”強調茶具選配得體,才能嚐到真正的茶香味。

清代以後,茶具品種增多,形狀多變,色彩多樣,再配以詩、書、畫、雕等藝術,從而把茶具製作推向新的高度。而多茶類的出現,又使人們對茶具的種類與色澤,質地與式樣,以及茶具的輕重、厚薄、大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說,飲用花茶,為有利於香氣的保持,可用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飲用大宗紅茶和綠茶,注重茶的韻味,可選用有蓋的壺、杯或碗泡茶;飲用烏龍茶則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飲用紅碎茶與工夫紅茶,可用瓷壺或紫砂壺來泡茶,然後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如果是品飲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細嫩名茶,則用玻璃杯直接沖泡最為理想。至於其他細嫩名優綠茶,除選用玻璃杯沖泡外,也可選用白色瓷杯沖泡飲用。但不論沖泡何種細嫩名優綠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大則水量多,熱量大,會將茶葉泡熟,使茶葉色澤失卻綠翠,其次會使芽葉軟化,不能在湯中林立,失去姿態;第三會使茶香減弱,甚至產生“熟湯味”。此外,沖泡紅茶、綠茶、黃茶、白茶,使用蓋碗,也是可取的。

在我國民間,還有“老茶壺泡,嫩茶杯衝”之說。這是因為較粗老的老葉,用壺沖泡,一則可保持熱量,有利於茶葉中的水浸出物溶解於茶湯,提高茶湯中的可利用部分;二則較粗老茶葉缺乏觀賞價值,用來敬客,不大雅觀,這樣,還可避免失禮之嫌。而細嫩的茶葉,用杯沖泡,一目瞭然,同時可收到物質享受和精神欣賞之美。

因地制宜: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的飲茶習俗不同,故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長江以北一帶,大多喜愛選用有蓋瓷杯沖泡花茶,以保持花香,或者用大瓷壺泡茶,爾後將茶湯傾入茶盅飲用。在長江三角洲滬杭寧和華北京津等地一些大中城市,人們愛好品細嫩名優茶,既要聞其香,啜其味,還要觀其色,賞其形,因此,特別喜歡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在江、浙一帶的許多地區,飲茶注重茶葉的滋味和香氣,因此喜歡選用紫砂茶具泡茶,或用有蓋瓷杯沏茶。福建及廣東潮州、汕頭一帶,習慣於用小杯啜烏龍茶,故選用“烹茶四寶”──潮汕風爐、玉書碨、孟臣罐、若琛甌泡茶,以鑑賞茶的韻味。潮汕風爐是一隻縮小了的粗陶炭爐,專作加熱之用;玉書碨是一把縮小了的瓦陶壺,高柄長嘴,架在風爐之上,專作燒水之用;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壺小一些的紫砂壺,專作泡茶之用;若琛甌是隻有半個乒乓球大小的2~4只小茶杯,每隻只能容納4毫升茶湯,專供飲茶之用。小杯啜烏龍,與其說是解渴,還不如說是聞香玩味。這種茶具往往又被看作是一種藝術品。四川人飲茶特別鍾情蓋茶碗,喝茶時,左手託茶托,不會燙手,右手拿茶碗蓋,用以撥去浮在湯麵的茶葉。加上蓋,能夠保香,去掉蓋,又可觀姿察色。選用這種茶具飲茶,頗有清代遺風。至於我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至今多習慣於用碗喝茶,古風猶存。

土巴兔線上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選此連結:【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普洱茶沖泡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根據普洱茶的年份、生、熟茶選擇泡茶的器皿、水的溫度和投茶量。

②普洱茶使用95~100℃的沸水沖泡,泡出普洱茶的香氣和滋味。

③普洱茶潤茶可進行1、2次,衝下沸水立即倒出,速度要快。

④是否加用濾網看幹茶情況而定。

⑤正泡時,前幾泡出湯宜快,隨著泡數增加,泡茶時間可慢慢延長。

標籤: 茶葉 粗老 茶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8lqe4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