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怎麼寫中醫論文

怎麼寫中醫論文

1. 中醫畢業論文怎麼寫

中醫畢業論文是由高等院校中醫專業畢業生(本科、研究生)撰寫,是培養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的重要方面。

怎麼寫中醫論文

寫畢業論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把課堂學到的各種知識,通過論文寫作得以加工融合,而轉化成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個獨立,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學習環節。 畢業論文要表明作者己經掌握了中醫藥學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能綜合運用本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具有從事中醫藥技術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這種論文涉及的課題難度並不太大,畢業論文與學位(士)論文不完全等同。學位論文(包括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級)。

是學位申請者為了獲得學位而撰寫,用於答辯的學術論文,學位論文是考核學位申請者能否獲得學位的重要依據。 我國1980年頒佈的學位條例,規定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課程成績優良,學士學位論文成績優良,達到一定學術水平即可授予學士學位,目前國內醫學教育界尚未設立獨立的學士學位論文,一般認為,撰寫學士學位論文應具備以下要求: 1)掌握了中醫藥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

2)具有從事中醫藥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對研究課題有新的見解(體會)。

一、中醫論文的基本格式 論文格式是由論文內容決定的,中醫論文總體上屬於自然科學論文的範疇。撰寫格式要遵循國家和國際標準和規定,國家標準是《GB7713—86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國際標準是《ISO8—1977文獻工作—期刊的編排格式》。

作者要隨時關注有關期刊對中醫論文寫作格式的最新要求。根據現行的有關標準,中醫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應包括以下部分:題目、摘要、導言、正文(臨床資料、材料方法)討論、小結、致謝、參考文獻。

學位論文因學位級別、專業型別的不同,其結構略有差異。但基本結構是由標題、署名、目錄、摘要、關鍵詞、正文(引言、資料、結論)討論、致謝、參考文獻組成。

學位論文屬於學術論文的範疇,具備學術論文的一般特徵,是一種重要的中醫藥論文文體,但它又是一類非常特殊的學術論文,其鮮明的個性特點表現在: 1、作者單一:學士學位論文是由大學本科畢業生獨立完成,並以此考察申請人的知識基礎和動手能力,(碩士、博士學位的論文是研究生,或未經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在中醫藥研究上做出優異成績的同等學歷者)。 2、篇幅不限:由於學位論文要顯示作者已經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相應的工作能力。

論文要體現一定的工作量,故論文篇幅不受限制,但不宜太短(5000——10000字)。 3、用於申請學位:學術論文是用於傳遞學術資訊、進行學術交流,多為公開發表、或會議宣讀交流的形式。

但學位論文的撰寫目的是用於答辯,申請學位,或向學位授予部門遞交的論文。 4、學位的考核依據:大學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學業,主要體現在課程的學習情況和論文的寫作水平。

全面考核申請學位人員的學術水平,論文是反映知識和能力的重要依據。通過考察論文的質量及答辯成績,決定是否授予學位。

2. 怎樣寫好中醫藥論文

一、題目 論文首先要有簡明而涵意豐富的題目。

即題目應概括全文,簡短明瞭,引人注目。 (一)內容 1、能概括全篇論文主要內容棗全文縮影。

2、包含有關鍵詞(實詞)。 3、應能反映文章的科學假說。

4、準確、易懂的學術語言棗避免文藝性、誇張性、廣告性語言。 (二)要求 1、簡短:一般不超過25個字,簡潔明瞭,實事求是。

例如:益智顆粒治療血管性痴呆的臨床研究。 2、具體:包括具體研究內容,不能抽象、籠統、含蓄和過大。

例如:高血壓病的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 3、引人注目,富有創意,使人看到題目,願意讀下去,瞭解具體內容。

例如:溫運陽氣藥在急性黃疸肝炎治療中的作用、複方丹蔘滴丸治療心絞痛(不穩定、變異、心梗後)。 (三)注意事項 1、動筆前想標題,寫完後定標題。

2、反覆推敲,刪除無用虛詞如,“關於”、“研究”、“觀察”、“系統”等。 3、題目中不使用縮寫詞、專用詞、化學分子式等不易看懂的詞。

4、題目中一般不用標點符號。 二、作者和單位 (一)作者資格 1、對課題設想、設計、實施、資料處理及論文學術性解釋有貢獻者; 2、起草論文或作重要、嚴格修改者; 3、對論文內容負責,拍板定稿,可以解釋問題者。

(二)要求 1、真名、全名。 2、按貢獻排序。

3、行政領導、科研管理、投資者、僅做一般輔助工作者不應署名。 4、單位署名在論文第一面下邊,寫明聯絡單位的具體名稱和郵編。

三、摘要 (一)內容 1、背景、研究目的、重要性。 2、完成了哪些工作: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研究物件、研究途徑、方法步驟、資料處理方法。

3、主要發現具體結果:主要資料、統計結果及結論性意見。 4、意義和價值:創新點、學術價值和貢獻。

(二)要求 1、內容精湛為主要研究內容及結果、核心、創造性內容。雖然字數少但內容完整、系統、準確、便於收錄文摘及檢索系統。

2、寫作上要概括性強,文字精煉,字數150個字左右。 四、關鍵詞和主題詞 (一)定義 關鍵詞:作者採作的能夠表達文獻內容的未規範化的自然語言。

主題詞:將提出的關鍵詞根據相應的主題詞表進行規範化的自然語言。 (二)提取方法 1、主題分析:剖析、濃縮、提煉能夠反映文章主題的關鍵性詞和片語。

2、分解複合概念:將多個片語構成的複合概念分解成簡單概念的詞或片語。 3、提出關鍵詞或片語 阿期匹林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 老年食管癌性狹窄 內鏡下五種治療效果評價 (三)注意事項 1、關鍵詞應儘可能表達簡單概念,片語應是習慣使用的複合概念。

對主題的表達應準確,防止過粗或過細。例如:缺血性腦血管病/腦血管病 白血球介素 1/白血球介素 缺血性、出血性腦血管病/腦血管病 白血球介素1.6.13/白介素類 五、前言(引言、序言) (一)目的 論文正文前面一段短文,目的是向讀者介紹本文的背景知識,主題、目的和總綱,引導讀者閱讀和理解文章內容。

(二)內容 1、簡述研究課題來源及理論依據,包括密切相關的少量文獻資料。 2、該項研究重要價值。

3、研究目的、範圍、方法及特點。 (三)寫作 1、提綱挈領,開門見山,直接切題。

2、觀點鮮明,問題突出,反應本文研究問題,需求迫切,意義重大以引起共鳴。 3、字數一般150-300字。

(四)注意事項 1、文章的帽子棗引出文章棗恰到好處。 2、回顧研究歷史應避免繁瑣,一言以敝之才好。

3、不要論文中的資料和結論。 4、評價水平的用詞要科學有依據,慎用國內外未見報道,首次報道創造性等詞語。

六、材料與方法 (一)受試物件 1、實驗的受試物件如是病人,應說明來自住院或門診,同時必須將疾病診斷標準納入標準,排除標準病情判斷依據、療效判斷標準、性別年齡以及有關情況加經簡介,還應說明觀察條件。正常對照應說明來源、健康含義、性別、年齡及有關情況。

2、受試物件若是動物,則應說明來源、種系、性別、年齡、體重、健康情況、麻醉與手術方法等等。 3、中醫臨床研究還要注意病證結合,對動物要扼要描敘模型複製的方法。

4、應說明分組原則與樣本分配方法(配對、配伍或完全隨機)。 (二)被試因素 1、被試因素是藥物時,應說明藥物來源(包括批號)、劑量、施加途徑與手段。

中草藥還應註明學名,說明產地與製劑方法。 2、倘若以療法作為被試因素,那麼該療法的出處、施加等級與方法、療程等等都應加扼要介紹。

3、被試因素與受試物件如何組合安排,均可以設計方案形式明確地予以表達。 (三)反應指標 至於反應指標的測定方法,如系通用的常規方法,僅提名稱即可;如系較新方法,則應註明出處;如果為了適應本實驗的需要,對某方法作了一些小的改良,則應說明修改的根據與內容;倘若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作者自己建立的新方法,那麼新的方法事先應另行成文,不要將新方法介紹與運用該方法研究的新問題混在一篇文章中;若論文屬於報道新的方法,則應詳盡具體,特別是試劑配製與實驗具體操作步驟應當清楚,便於讀者學習與推廣應用。

試劑如系常規試劑,說明名稱、來源、規格、批號即可;若系新的試劑,還需寫出分子式與(或)結構式;如需要配製,則應將配方與製備方。

3. 中醫畢業論文怎麼寫,最好有一寫好了的,給我看一下

中藥複方化學成分的研究進展·畢業論文網 本文摘自: 摘 要 綜述了中藥複方化學成分的研究成果與進展,包括有效化學成分的定性與定量、全方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與鑑定、複方活性部位與有效成分的藥理追蹤等。

中藥複方是中醫治病的主要臨床應用形式,複方中的化學成分是中藥發揮藥效作用的物質基礎。進行復方化學成分的研究,在闡明中醫的方藥理論,揭示中藥的配伍規律和作用機制,優化製劑工藝,制定質控標準,實現中醫藥現代化並走向國際市場等方面均具重要意義。

筆者就中藥複方化學成分的研究進行綜述,以供參考。1 研究方法與途徑迄今,中藥複方化學成分的研究,無論在思路還是在技術與方法等諸方面仍處探索階段,不少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意義的觀點和構思,如餘亞綱的中藥複方化學成分系統分離與鑑定的三元設計方案〔1〕,薛燕等提出的中藥複方多成分經多途徑協同作用的霰彈理論〔2〕以及周俊的中藥複方天然組合化學庫與多靶作用機制〔3〕等,這些對於如何開展中藥複方化學成分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啟發和參考價值。

關於中藥複方化學成分的研究方法與途徑,目前可歸納成如下3個方面:1)以單味藥有效成分為指標,對全方製劑進行定性與定量。2)採用植化方法對全方化學成分進行系統提取、分離和鑑定。

3)以藥效為標準追蹤複方活性部位與有效成分。2 以單味藥有效成分為指標定性與定量確定單味藥主要有效化學成分作為指標性物質(marker substances),採用各種分離與分析技術,對複方全方、各藥配伍及各單味藥製劑中指標性物質(成分)進行定性與定量,並探討製備條件(藥材粒度、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時間、煎煮時間、煎煮次數、加熱溫度、包煎與另煎以及先煎與後下等)、製備方式(單煎、分煎和合煎)、配伍和劑型等對指標性物質(成分)質和量的影響。

此類研究工作開展較多,也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結果。四物湯由當歸、地黃、芍藥和川芎組成,袁久榮等〔4〕採用多種分析方法測定了四物湯各藥單煎、分煎和合煎液中的阿魏酸、8種微量元素、17種氨基酸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結果表明在加熱條件下合煎時,各成分間具有增溶效應。

鍾立賢等〔5〕測定並比較了小青龍湯(由麻黃、桂枝、芍藥和甘草等組成)各藥單煎、分煎及合煎液中麻黃鹼的含量,結果顯示合煎液中麻黃鹼含量最低,此係甘草酸與麻黃鹼作用產生沉澱所致,但合煎液與分煎液的藥效並無顯著差異,說明雖然甘草酸與麻黃鹼形成沉澱,但口服後在體內仍具藥效,因此對中藥複方煎煮過程中產生的沉澱應慎重考慮其取捨。四逆湯由附子、甘草和乾薑組成,張宇等〔6〕對附子與甘草、附子與乾薑及三味藥配伍前後主要有效成分進行了定性與定量,結果表明附子與乾薑配伍時,具毒性的烏頭鹼類含量升高;而附子與甘草配伍時,烏頭鹼類含量降低,說明中醫“附子無干姜不熱、得甘草則緩”理論具有一定科學依據。

六味地黃湯為補陰名方,嚴永清等〔7~9〕對其化學成分進行了初步分析,結果表明同一方劑因製備工藝不同,其化學成分的質與量也不盡一致;複方化學成分不等於各單味藥化學成分的簡單加和;合煎液中化學成分種類多於分煎液。朱永新等〔10〕發現生脈散水煎劑中人蔘皁苷Rg3和Rh1等含量明顯高於單味人蔘水煎 劑,由此推測在加熱煎煮過程中發生了人蔘皁苷的水解轉化,結果使原來在單味藥中屬微量成分的Rg3和Rh1在複方中成為主要成分。

嚴永清等〔7〕則在比較生脈散中人蔘、麥冬和五味子合煎與分煎液化學成分差異時發現,合煎液中人蔘總皁苷的含量低於分煎液,而在血流動力學以及對心肌作用和臨床療效觀察上,合煎液效果優於分煎液,據此推測 人蔘皁苷Rg3和Rh1等可能是該方某些藥理作用和臨床療效的活性成分。魏慧芬等〔11〕對小半夏加茯苓湯及方中各單味藥的化學成分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複方中生物鹼含量低於半夏單味藥,而氨基酸含量均高於各單味藥,認為高含量的氨基酸對發揮該方的和胃止嘔作用有益。

五仁液系山楂核等多種中藥提取製成的一種殺菌劑,塗家生等〔12〕用GC/MS法對其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發現其富含酚類、苯甲酸類和脂肪酸等具抗微生物作用的有效成分,並以面積歸一化法計算了各類有效成分的相對含量。枳術丸由枳實和白朮組成,羅尚鳳等〔13〕採用GC/MS法測定了其製備過程中蒼朮酮、蒼朮內酯、羥基蒼朮內酯和脫水羥基蒼朮內酯等4種有效成分的含量動態變化,結果發現在炮製時白朮中的蒼朮酮可氧化生成蒼朮內酯和羥基蒼朮內酯,而在與枳實組方時蒼朮內酯和羥基蒼朮內酯又可還原成蒼朮酮,並討論了這一化學變化的原因。

3 用植化法對化學成分提取、分離與鑑定將中藥複方視為一個整體,採用植化方法對全方化學成分進行系統提取、分離、純化和結構鑑定,可全面分析複方化學成分是什麼,與單味藥成分比較有何區別以及有無新化合物生成等。目前,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報道不多。

: [1] [2] [3]。

4. 求中醫學方面的論文一篇

1 診療模式和主體診療模式 所謂診療模式,是對一種醫學在診斷和治療中主導思想的高度概括,是用精煉的語言對該醫學臨床思路的扼要表述,並能反映出其學術特色。

自古以來,關於中醫學的診療模式存在多種說法,如治病求本、辨病治療、辨證論治、察質論治及對症治療等。在諸診療模式中,最重要最常用,且在很大程度上能主導或涵括其它診療模式者,稱為主體診療模式。

診療模式不同於醫學模式,後者是指一種醫學認識和處理疾病的基本觀點或出發點,比較抽象和理性,如“生物 . 心理 . 社會”,被認為是現代醫學模式,而前者則是對一種醫學的診療規律和臨床思路的集中表述,比較具體和實際,如前述的“辨病治療”之類。 1.2 審機定治是《內經》的主體診療模式 《內經》為中醫學理論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診療模式當然也不例外。

在《內經》中論述過的眾多診療原則中,最強調者莫過於“治病必求於本”(《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這裡,“治”兼診斷和治療二義,“本”指疾病的本質、根源,此處具體指陰陽失調的病機。

而《素問 . 至真要大論》在論及診治有假象的病例時指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告誡不要被疾病的假象所迷惑,應首先識別其真正的病因病機,然後針對病機而治。

該篇還以“有病熱者寒之而熱,有病寒者熱之而寒”為例,說明若只看到疾病表面的熱、寒現象,抓不住其陰虛、陽虛的內在本質,必然誤治。正是基於審察病機便是 “求”病之“本”這一認識,該篇才反覆強調“審察病機,無失氣宜”,“謹守病機,各司其屬。”

對此,元代名醫朱震亨曾斷言:“考之《內經》曰‘治病必求其本’,《本草》曰‘欲療病者,先察病機’,此審病機之意也。”“此求其病機之說,與夫求其本,其理一也。”

〔1〕對於中醫學來說,病機就是對疾病本質的高度概括。而“審察病機”,則是透過疾病的現象——症狀、體徵等,去探求疾病的本質——病機。

可見,《內經》治病求本的診療思想可用“審機定治”一詞簡明地表述之。 由《內經》奠基的中醫臨床工作可分為五個環節或步驟,即四診、辨證、識機、立法和處方。

在中醫的診斷過程中,四診是為辨證收集必要的臨床資訊(即以症狀、體徵為主的證候),辨證則是運用中醫理論對證候進行思維加工,最後識別病機及病名。而在中醫的診斷結論中,病機為主體,病名是次要的。

因為確立治療法則的主要依據是病機而不是病名,因而識機便成了辨證的目的和歸宿。《內經》雖無“辨證”一詞,但審察病機(審機)以辨析證候為基本手段, “審機”實已概括了辨證和識機的內涵。

中醫臨證時確定治療法則的要素雖多,但首要的、根本的依據卻是從診斷中獲得的病機結論,而處方只不過是落實治則的具體方法和措施。由此觀之,中醫的診斷主要是對病機的求本診斷,中醫的治療首先是針對病機的求本治療。

而“審機定治”一詞則切中肯綮地勾畫出了中醫學基本診療規律和臨床思路要領。為此,明代大醫張介賓極力推崇《內經》所述的“病機十九條”:“此正先聖心傳,精妙所在,最為吃緊綱領……夫病機為入門之道,為跬步之法。”

〔2〕《靈樞 . 本神》強調:“五臟不安,必審五臟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也。”所謂審“病形”、知“虛實”,就是辨證識機,簡稱“審機”;“謹而調之”,是謂針對五臟的虛實病機,分別採取相應的補瀉調治法則。

這是《內經》重視並闡述“審機定治”診療模式的一個例證。 《內經》也論及其它診療模式。

例如,《靈樞 . 癰疽》用“菱翹飲”治療“敗疵”,屬一病一方,乃“辨病治療”之例;而《靈樞 . 根結》所謂“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氣剽悍滑疾也,”則是“察質(體質型別)論治”之例。然而,這兩種診療模式在《內經》中僅處於次要地位,並在一定程度上從屬於“審機定治”。

可以斷言, 把 “審機定治” 看成是《內經》倡導的主體診療模式是毋庸置疑的。 2 “審機定治”對中醫學的深遠影響 2.1 建立了中醫學診治疾病的主導思想 由於《內經》提出並倡導的治病 求本——“審機定治”診療模式,概括了中醫臨床思路的要領,揭示了中醫學的基本診療規律,能夠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

兩千年來已被歷代醫家奉為圭臬,成為中醫診治疾病的指導思想和首要原則,即中醫學的主體診療模式。試舉數例為證。

東漢醫聖張機在《傷寒雜病論 . 自序》中說:“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這裡“見病知源”就是辨證識機之意。

《傷寒論》126 條:“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宜抵當丸。”

前四句屬辨證,“有血(瘀血)”為識機,“下之”謂立法,“抵當丸”是處方。全條證、機、法、方一氣呵成,充分體現了審機定治的經旨。

唐代大醫孫思邈指出:“夫欲理病,先察其病源,候其病機。”〔3〕 強調察候病機是醫者臨證治病的首務。

金代名醫劉完素亦說:“故察病機之要理,施品味之性用,然後明病之本焉。故治病不求其本,無以去深藏之大患。”

〔4〕突出了審機和施治之間的因果聯絡。明代宿醫周子幹認為:“見病醫病,醫家大忌,……若見一證。

5. 關於中醫藥發展未來的論文怎麼寫

做個參考 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 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的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的重點任務,為了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一步加快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程序,特制定“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

一、形勢分析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在與疾病長期鬥爭的過程中積累的寶貴財富,其有效的實踐和豐富的知識中蘊含著深厚的科學內涵,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類健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繼承發揚中醫藥優勢特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以滿足時代發展和民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1.趨勢 ——努力豐富和完善自身體系建設已成為醫學發展的重要任務。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觀念和生活方式已經發生轉變。

人類疾病譜的改變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得現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東西方醫學優勢互補、相互融合的趨勢已經出現。

——科學技術出現從分析向綜合迴歸的發展趨勢。隨著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不斷深入,以還原論和分解分析為主的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實要求,科學技術出現了從分析向綜合、區域性到整體、結構到功能、靜態向動態、簡單向複雜的轉變。

尤其在生命科學領域,多學科交叉相互滲透,建立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認識生命和疾病現象已成熱點。 ——經濟全球化促進多元文化相互交融。

隨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斷擴充套件,中醫藥在世界範圍的傳播與影響日益擴大,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和產品開始全面走向國際。因為原有的疾病沒有得到充分治療,新的疾病不斷出現,醫療費用不斷上漲,許多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都在重新關注傳統醫藥的作用和價值,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為了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應當推廣使用傳統醫藥,從而給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藥帶來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2.需求 ——解決我國廣大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需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的醫療保健作用。在提高醫療保健水平和覆蓋範圍的同時降低醫療費用和成本是中國和世介面臨的共同問題。

中醫藥具有易於普及和“預防、治療、康復、保健”一體化的醫療模式,能夠為民眾提供“簡便驗廉”的醫療保健服務,充分發揮其特色優勢將有可能為現代社會提供新的醫療保健模式。 ——實現我國醫藥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大力發展中藥產業。

中醫藥產業是我國擁有資源優勢和知識優勢的傳統產業。挖掘傳統醫藥寶庫,推動其創新發展,培育以中藥為基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健康產業,將對提高中醫藥市場份額,發展中藥農業,提高農民收入,扶助貧困地區,保護生態環境,調整醫藥產業和產品結構,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產生綜合帶動作用,同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所突破並對世界有所貢獻。作為我國最具原始創新潛力的領域,中醫藥系統性和複雜性等關鍵問題的突破,將對生物醫學、生命科學乃至整個現代科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將會促進多學科的融合和新學科的產生,使人類對生命和疾病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提高和完善,使具有現代人文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中醫藥醫療保健模式和價值觀念得到傳播,從而成為中華民族對人類的新貢獻。

3.挑戰 ——中醫醫療保健服務能力有待提高。由於歷史、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的差異,中醫學未能充分吸收近代科學的成果而始終保持著具有自身特點的發展方式,相對於現代醫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普及水平的快速提高顯得發展比較緩慢,還不能很好滿足現代生活條件下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

在西方已開發國家,中醫藥還未能進入醫藥保健主流市場,其醫療價值和市場潛力亟待挖掘。 ——中醫藥現代產業基礎不強。

總體來看,缺乏優質高效的產品,研發和創新能力薄弱。中藥產業鏈尚有待完善,中藥農業剛剛起步,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合理利用及相關生態環境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中藥工業生產工藝和工程化技術落後,生產效率和綜合利用能力相對低下,缺乏標準化的專用製藥工業裝備;中藥商業流通方式亟待改造。

中藥出口以原料為主和依賴老品種的局面沒有明顯改觀,中藥產品在已開發國家進行藥品註冊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而“洋中藥”返銷進口有增長趨勢。 ——中醫藥現代科學基礎薄弱。

中醫以整體、動態和辨證的思維方式認識生命與疾病的複雜現象,但用傳統概念表達的中醫藥理論的科學內涵難以被現代社會普遍理解和接受;複方中藥的物質基礎和作用機理等現代研究一直沒有突破;適合自身特點的研究、評價方法和標準規範體系尚未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自主創新體系尚未形成,制約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程序。而西方國家利用其技術和資金優勢,已經開始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醫藥,這無疑是一個挑戰。

4.機遇 ——中藥現代化為中醫藥。

6. 中醫學畢業論文

中醫的哲學方法論我們用簡單的話說就是中醫用自己的哲學觀念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方法,就是中醫的哲學方法論。

西醫用它自己的哲學觀念來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方法,是西醫的哲學方法論。中醫的哲學方法論集中體現了中醫的智慧;西醫哲學方法論同樣體現了西方人的智慧。

今天我講中醫和西醫兩家的哲學方法論,目的是使大家明白這兩個醫的核心思想,它們各自有各自認識疾病的方法和治療疾病的方法。你學醫時可以相互借鑑,可以有選擇地融合,提高自己的學業。

不是學醫的朋友,你對兩個醫有相當深度的瞭解,對你選擇健康也是很有意義的。 西方醫學的世界觀是什麼?醫學的世界是生命世界。

西醫是怎樣認識生命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這就是西醫的世界觀。認識生命的方法和改造生命的方法就是哲學方法論。

西醫怎樣認識生命?西醫從微觀世界中去認識生命。這可能要上溯到兩千年以前,西方人的祖先在牧畜生活中,從解剖畜牲開始,在人體的解剖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

西醫在數百年以前就從解剖人體認識人的生命改造人的生命。這就是西醫的解剖學與外科技術的淵源。

西方進入工業社會,顯微技術出現,西醫藉助顯微鏡進入了人體的微觀世界,從器官組織的分割到細胞與組成細胞的更細的物質。為了進入人體生命的微觀世界,必然用分割的方法。

在人體生命微觀世界中的物質量變,直接表現看生命的常態與變態。也就是有沒有疾病,疾病的進退變化。

西醫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到人體生命微觀世界,發現了物質的量變與人體生命疾病的有無進退,西醫走向了成熟。因為西醫在認識生命、改造生命的世界裡,形成了完整的哲學方法。

在微觀世界中對生命的物質量變取得的認識,建立了一套認識疾病的物質量化標準。同時為西醫的對抗方法提供了疾病的“靶的”。

如血糖、血脂、蛋白、抗原體等等,都是為對抗方法提供的根據,尤其對致病菌與病毒,區分的非常精細。到今天我們可以說西醫已形成一個完整的哲學方法論:對抗哲學。

用分割的方法認識生命中的量變、認識疾病,用對抗的方法改造生命。這就是西醫的哲學方法論。

就是西醫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觀念。我們必須承認,這是西醫對人類的貢獻。

如果沒有西醫開拓生命微觀世界這條路,到現在人類還處於生命微觀世界中的盲者。 西醫有沒有不足之處呢?西醫和中醫一樣都有不足之處,而且西醫的不足之處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說是必然的。

西醫的不足之處是什麼呢?藥源性疾病、醫源性疾病與功能性疾病治療無力。這為什麼說是必然的呢?因為哲學方法論是在微觀世界中去認識生命,所以必然要用分割的方法;看到的是物質的量變,物質量的變化只能為對抗方法提供靶的。

至於生命過程,如人體的功能運動,人體的生存本能系統的活動,並不在微觀世界,而在生命的巨集觀世界中。在微觀世界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的西醫看不到生命的功能性運動與生存本能系統的活動。

西醫改造生命的對抗方法是以物質的量變為靶的,無法瞭解到物質的量變是人體功能改變的結果。這是對人體功能性在認識上的不足,當然在治療上只能是侷限在與物質量變的對抗中。

藥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與醫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都源出於對抗疾病的微觀認識與對抗治療理念。比如;高血壓降壓,高血脂降脂、高血糖降糖。

這種對抗治療,即使把物質量變降低到正常值,然而病仍不會痊癒。這是為什麼呢?血中葡萄糖濃度增高,血中脂肪濃度增高。

等等物質的量變增高並不是疾病本身,導致這些變化的功能性活動的改變才是疾病的本質。但微觀世界中只能看到物質的量變,看不到功能活動疾病本質。

而且,西醫的分割方法,不是簡單地用刀來解剖,而且用生物化學的分解方法來開啟生命微觀世界的。要改造這個有病的生命世界,也只能用化學的方法合成對抗的物質,改變物質量度。

結果是病不能治癒,年復一年吃化學藥。越吃藥病越多,吃藥也越多,藥害日深,肝腎損害不可避免。

諸如此類的化學藥,能不吃嗎?除非有病不治,只要治,化學藥不能拒絕。這是藥源性疾病不可避免的原因。

仍以心腦血管疾病為例,心腦血管“搭橋”、“支架”這類手術,在有些人心中,認為是高科技的救命手術。其實並非如此,心腦血管病不是卒然而來的,是從高血脂、高血壓、血管脂肪性硬化而來。

這期間有很長一段吃化學藥的過程。心腦血管病完全可以用傳統醫學治癒的。

“搭橋”術留下一個大創傷;“介入”法要長期吃化學藥加抗排異的藥。病人體質要大折扣了。

至於其他的器質性病變的切除治療,特別是扁桃體炎用切除,膽囊炎、或結石用切除,脾用切除~~~~造成醫源性傷害。這一切都是西醫的不足之處。

中醫不可能進入生命的微觀世界。中醫是怎樣治病的呢?有人說:中醫是經驗醫學。

這話有人反對。說兩千年前中醫開始從經驗醫學走進了生命科學,到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問世,中醫在生命科學的理念與方法已趨向成熟。

傷寒論中用汗、下、清、利小便,破瘀血等法來治療外源性疾病,明顯是順勢利導的排異法。這表明張仲景已經認識了生命運動過程中的生存本能系統,並利用本能系統祛除疾病,保。

7. 中醫論文發表如何通過

一本期刊雜誌如何分辨是什麼級別的期刊,教師發表職稱論文也是對於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判斷,中醫論文發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基本每個地區的晉升要求都是不一樣的,但最基本的要求,都是需要發論文,而且職稱論文發表的刊物必須是正規的刊物,有些地區也會對期刊比較做出具體的要求,很多教師認為職稱評審發表論文不公平,但是這是目前評審職稱最公平公正的方法,如果沒時間或者不清楚流程的話還可以找一些老牌機構給你代為寫發或者投稿。

如果實在國外發行叫ISSN,如果在國內發行叫CN,但是我評審職稱論文是要求具有雙刊號,否則評審單位會不認可這本期刊,作者相當於白評了,學術論文可以是純理論、純學術的研究;而教學論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學術性、理論性之外,還應具有突出的實踐性,首先選擇看的是期刊的級別、影響因子、徵稿方向、是否正規期刊,因為隨著職稱評審越來越嚴格,發表期刊論文變得更難,首先選擇看的是期刊的級別、影響因子、徵稿方向、是否正規期刊,因為隨著職稱評審越來越嚴格,發表期刊論文變得更難,硬體一般在職稱評審中佔60%,這其中硬體包括:學歷(學位)佔12.5%,專業工作年限佔17%,現任職年限佔12.5%,年度考核佔8%,榮譽稱號(行政獎勵)佔8%,現任職以來教育教學成果獎勵情況佔17%,現任職以來發表教育教學論文、出版專著情況佔25%,多少分值能晉升成功那要看各個單位制定的標準。

職稱論文分為初級、中級、高階三個級別,評定的級別越高論文越難發表,很多人都會去找影響因子比較高的期刊來投稿,中醫論文發表發表教育教學論文既是教師教科研能力的一種具體的展示,又是不斷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論文是否發表是衡量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的重要標準,全國各地都相應地規定了中級以上特別是高階教師要發表不同篇數的有較高價值的教育教學研究文章,主要是因為省級類刊物不僅好收錄。

碩士論文寫作是最為基礎的專業學術訓練,其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原則與程式,明確學術規範意識,掌握論文寫作規律與方法,達到學以致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目的,每個省市中對於教學的管理都十分重視,對於教學工作者的水平是最為關心的,職稱論文中,寫關鍵詞時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把沒有意義、研究點、吸引力的詞彙選作關鍵詞,也要避免關鍵詞過長,一般都會在3-5個字左右,許多作者在期刊真偽的鑑別上缺乏科學的認知,也有不少作者被假刊、增刊欺騙,浪費了金錢、時間和評職稱的機會,著急發表論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雜誌社都是拒絕一稿多投的。

很多人都會去找影響因子比較高的期刊來投稿,論文的投稿時間也是由期刊的徵收時間所決定的,論文發表佔據重要的位置,省級期刊,價格一般在800-1000元左右,個別的好一點的省級期刊還要貴些,一本期刊雜誌如何分辨是什麼級別的期刊。

標籤: 論文 中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ny6r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