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坦洋工夫製茶工藝步驟

坦洋工夫製茶工藝步驟

坦洋工夫製茶工藝步驟

1. 遴選茶葉:選擇質地新鮮、茶性鮮活、外形完整、色澤翠綠的茶葉。

2. 擺放茶葉:將茶葉均勻地鋪在竹籃子或者竹蓆上。

3. 烤殺青:採用木炭火或電熱爐,烤殺茶葉的酶活性,使茶葉失去水分、軟化茶葉組織,達到殺青的效果。

4. 揉捻:將已經殺青的茶葉揉捻成條狀,讓茶葉的纖維組織受到破壞。

5. 減水造型:將揉捻的茶葉按形狀擺放,減少茶葉水分,進行二次做型。

6. 烘乾:採用木炭火或電熱爐進行烘乾,使茶葉芳香氣味濃郁、色澤穩定、呈現出佳美的形態。

7. 成品整理:將烤乾的茶葉擺放在約200克裝的竹片盒中,包裹密封,放在通風乾燥地方儲存,以免回潮變質。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坦洋工夫是什麼茶(圖文)

      坦洋工夫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一,原產於福安境內的坦洋村,曾以產地分佈最廣、產量、出口最多而名列“閩紅”之首。

      坦洋工夫的製作工藝可以分為四種:傳統手工製作工藝、傳統機械製作工藝、新工藝、創新工藝。

      傳統手工工藝的製作流程分為:萎凋、揉捻、發酵、焙籠烘乾。在解放之前,當時福安地區茶葉生產裝置極其落後,所制紅茶全部由手工製作而成,採用這種工藝製出的坦洋工夫茶,聞起來帶著淡淡的炭火松香,入口後是桂圓的滋味,也就是享譽英倫、馳名中外的“桂香茶”。

      傳統機械製作工藝與傳統手工最大的區別是引進和改進製茶機械。因為機械化生產,茶味產生了變化,這個時期的香氣慢慢出現了焦糖香與薯香,新工藝在毛茶初制工藝方面,基本流程與上述傳統工藝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降低了發酵程度,保留了茶葉中的很大一部分活性成分,提倡後發酵,這種工藝之下的坦洋工夫滋味非常豐富,而且窖藏陳放之後的口感滋味特別爽滑。

      創新工藝其實是近年來花香型產品大受市場歡迎下研製出來的,這個工藝其實是融合了烏龍茶製作的一道搖青工藝,所製成坦洋工夫兼具紅茶的甜與烏龍茶的韻,深受諸多女性的喜愛。

      重要步驟提示:

      1、原產地:福安坦洋村。

      2、製作工藝:傳統手工製作工藝、傳統機械製作工藝、新工藝、創新工藝。

      3、傳統工藝:萎凋、揉捻、發酵、焙籠烘乾。

製茶為什麼叫炒青

問題一:製茶為什麼叫做炒青 六大茶類的製造工藝簡介:

(一)綠茶製造工藝

綠茶的加工,簡單分為殺青、揉捻和乾燥三個步驟,其中關鍵在於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殺青。鮮葉通過殺青,酶的活性鈍化,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形成了綠茶的品質特徵。

(1)殺青

殺青對綠茶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隨著水分的蒸發,鮮葉中具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從而是茶葉香氣得到改善。

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溫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

(2)揉捻

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

制綠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後揉捻;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捻。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於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於條索緊結,減少碎末。

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綠茶的揉捻作業已實現機械化。

(3)乾燥

乾燥的目的,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充分發揮茶香。

乾燥方法,有烘乾、炒乾和晒乾三種形式。綠茶的乾燥工序,一般先經過烘乾,然後再進行炒幹。因揉捻後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幹,會在炒幹機的鍋內很快結成團塊,茶汁易粘結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乾,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二)紅茶製造工藝

我國紅茶包括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其製法大同小異,都有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四個工序。各種紅茶的品質特點都是紅湯紅葉,色香味的形成都有類似的化學變化過程,只是變化的條件、程度上存在差異而已。下文以工夫紅茶為例,簡介紅茶的製造工藝。

(1)萎凋

萎凋是指鮮葉經過一段時間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葉成萎蔫凋謝狀況的過程,是紅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經過萎凋,可適當蒸發水分,葉片柔軟,韌性增強,便於造形。此外,這一過程和使青草味消失,茶葉清香欲現,是形成紅茶香氣的重要加工階段。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兩種。自然萎凋即將茶葉薄攤在室內或室外陽光不太強處,擱放一定的時間。萎凋槽萎凋是將鮮葉置於通氣槽體中,通以熱空氣,以加速萎凋過程,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

(2)揉捻

紅茶揉捻的目的,與綠茶相同,茶葉在揉捻過程中成形並增進色香味濃度,同時,由於葉細胞被破壞,便於在酶的作用下進行必要的氧化,利於發酵的順利進行。

(3)發酵

發酵是紅茶製作的獨特階段,經過發酵,葉色由綠變紅,形成紅茶紅葉紅湯的品質特點。其機理是葉子在揉捻作用下,組織細胞膜結構收到破壞,透性增大,使多酚類物質與氧化酶充分接觸,在酶促作用下產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學成分亦相應發生深刻變化,使綠色的茶葉產生紅變,形成紅茶的色香味品質。目前普遍使用發酵機控制溫度和時間進行發酵。發酵適度,嫩葉色澤紅勻,老葉紅裡泛青,青草氣消失,具有熟果香。

(4)乾燥

乾燥是將發酵好的茶坯,採用高溫烘焙,迅速蒸發水分,達到保質幹度的過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溫迅速鈍化酶的活性,停止發酵;蒸發水分,縮小體積,固定外形,保持幹度以防黴變;散發大部分低沸點青草氣味,激化並保留高沸點芳香物質,獲得紅茶特有的甜香。

(三)烏龍茶的製作工藝

烏龍茶的製造,其工序概括起來可分為:......>>

問題二:製茶為什麼叫炒青 茶葉是青色的,要經過炒這一工序。所以就叫炒青啦。

綠茶,屬不發酵茶類。綠茶的製做加工工藝基本上分四個步驟,即採青、殺青、揉捻、乾燥。採青是指採摘茶青的過程。茶青的採摘有嚴格的標準,芽葉的老嫩程度熟、勻整程度,以及採摘的時間等,都是決定茶葉品質的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

殺青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加熱殺青,二是蒸氣防毒。以蒸汽殺青的綠茶稱之為“蒸青綠茶”。蒸青綠茶是我國曆史上最悠久的古老品種,早在唐、宋時代就生產,如湖北恩施的“恩施玉露”。江蘇宜興的“陽羨茶”以及湖北當陽的“仙人掌茶”等。日本茶道所用的即是延用了我國唐宋時期的蒸青綠茶加工法。

用乾燥方式加工綠茶的方式有三種,即炒幹、烘乾或晒乾,又分別叫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晒青綠茶。炒青綠茶又可細分為長炒青、圓炒青、細嫩妙青等,綠茶中最知名的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均屬細嫩炒青。?

烘青綠茶,是將鮮葉經過殺青、揉捻,爾後烘乾的綠茶,如太平猴魁、敬亭綠雪等。晒著綠茶,是鮮葉經過殺青、揉捻後,利用日光晒乾的綠茶,代表性的品種有滇青、陝青等,晒青綠茶一場分以散茶形式銷售外,多製成緊壓茶,如沱茶、餅茶、青磚等,銷往祖國邊疆。?

問題三:製茶為什麼叫炒青跟製茶過程有關係嗎 綠茶殺青

殺青對綠茶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隨著水分的蒸發,鮮葉中具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從而是茶葉香氣得到改善。

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溫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

炒青

烏龍茶的內質已在做青階段基本形成,炒青是承上啟下的轉折工序,它象綠茶的殺青一樣,主要是抑制鮮葉中的酶的活性,控制氧化程序,防止葉子繼續紅變,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質。其次,是低沸點青草氣揮發和轉化,形成馥郁的茶香。同時通過溼熱作用破壞部分葉綠素,使葉片黃綠而亮。此外,還可揮發一部分水分,使葉子柔軟,便於揉捻。

問題四:製茶為什麼叫抄青? 炒青:茶青萎凋至適當程度即以高溫炒青破壞葉中酵素活性停止發酵的繼續進行,並可除去鮮葉中的臭青味,而鮮葉亦因水分的蒸散而便於揉捻。炒青只是製茶工藝的一個階段。完整的製茶工藝你去下面的網頁看看。 woosee/...yi

問題五:什麼是炒青茶?它有什麼特點? 炒青綠茶因乾燥方式採用炒幹而得名。按外形可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扁炒青三類。長炒青形似眉毛,又稱為眉茶。圓炒青外貳如顆粒,又稱為珠茶。扁炒青又稱為扁形茶。長炒青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結,色澤綠潤,香高持久,滋味濃郁,湯色、葉底黃亮。圓炒青有外形圓緊如珠、香高味濃、耐泡等品質特點。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鮮味醇。特徵   品質特徵是,條索緊結光潤,湯色、葉底碧綠,香氣鮮銳,滋味濃厚而富有收斂性,耐沖泡。   炒青綠茶的主要品種,有眉茶、珠茶、西湖龍井、老竹大方、碧螺春、蒙頂甘露、都勻毛尖、六安瓜片等。

問題六:茶的幾種製作工藝炒青、烘青、晒青,有什麼不一樣 茶的幾種製作工藝炒青、烘青、晒青都是指製茶流程番炒互的殺青工藝,炒青是把茶青在鍋中翻炒完成殺青;烘青是把茶青在熱風滾筒機翻滾加熱完成殺青;晒青是把茶青在太陽光照下翻晒完成殺青。

一般炒青、烘青用於製作綠茶,晒青用於製作普洱茶。

問題七:製茶為什麼叫炒菜?快! 是炒青吧。炒青是一個術語,是指在製作茶葉的過程中利用微火在鍋中使茶葉痿凋的手法,通過人工的揉捻另茶葉水分快常蒸發,阻斷了茶葉發酵的過程,並使茶汁的精華完全保留的工序。是製茶史上一個大的飛躍。

茶青在室內靜置與翻拌,直至草菁味漸失,而香氣微揚時,且製茶師認為發酵已發適中後,即可準備殺青(或稱為炒青)。殺青的目的,就是以高溫來破壞酵素的活性,抑制茶葉繼續發酵,以免使得香氣散失而保有半發酵茶類特有的香味。同時也因殺青時葉中水分的大量蒸散,使葉質變柔軟,以利於揉捻成型及幹 燥的處理。在殺青機未發明前,茶農們炒青只得用雙手在鍋中翻炒,此即炒青”得名之由來。天氣涼爽還無所謂,大熱天時其燠熱難當,則是相當辛苦。現代用殺青機來殺青就較方便了,其溫度約在160℃-180℃左右,可以隨意調整,溫度也較易控制,但仍需要相當的經驗。炒青的時間必須控制得恰好,茶青要炒透,才可使茶葉香氣高、水色青。起鍋太早,茶青未熟透,則成茶將帶有草青味 ;炒青過度,葉緣即有刺手的感覺,甚至炒焦味,任由怎麼泡,也無法除去。一般包種茶類的炒青--揉捻--解塊--與烘焙等程式重複都 不止一次,條型包種茶(如文山包種)通常是一至兩回,球型或半球型包種茶(凍頂茶、松柏長青茶、明德茶及鐵觀音等),通常均須三至五回的團揉與復炒,一直炒到葉徵柔軟,接近成熟時,才可起鍋。烏龍茶類因萎凋及發酵的程度較包種為重所以茶葉在炒青前的水分含量較包種少,因此炒青的火候就較包種茶低,大約是包種火力的八成左右。再加上烏龍茶尤其是高極品的膨脹風茶重視白芽有無,不重視外觀條索的緊結與否,所以炒青--揉捻--或團揉--解塊--再烘焙等動作的火候力度稍低。

問題八:炒青茶和蒸青茶的區別 炒青綠茶因乾燥方式採用炒幹而得名。按外形可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扁炒青三類。長炒青形似眉毛,又稱為眉茶。圓炒青外形如顆粒,又稱為珠茶。扁炒青又稱為扁形茶。長炒青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結,色澤綠潤,香高持久,滋味濃郁,湯色、葉底黃亮。圓炒青有外形圓緊如珠、香高味濃、耐泡等品質特點。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鮮味醇,如西湖龍井。

【加工過程】

我國茶葉生產,以綠茶為最早。自唐代我國便採績蒸汽殺青的方法制造團茶,到了宋代又進而改為蒸青散茶。到了明代,我國又發明了炒青製法,此後便逐漸淘汰了蒸青。

我國目前所採用的綠茶加工過程是:鮮葉 ① 殺青 ② 揉捻 ③ 乾燥

ke./view/501583

蒸青是利用蒸汽量來破壞鮮葉中酶活性,形成千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和茶底青綠的:‘三綠”的品質特徵,但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不及鍋炒殺青綠茶那樣鮮爽。由於對外貿易的需要,我國從80年代中期以來,也生產少量蒸青綠茶。主要品種有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中國煎茶,產於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南宋時出現的佛家茶儀中所使用的即是蒸青的一種“抹茶”。當時浙江餘姚徑山寺的徑山茶宴,經來訪的日本僧人的歸國傳播,啟發了日本“茶道”的興起。至今日式“茶道”所用仍是蒸青綠茶。

水雲玉露為蒸青綠茶,現已有聰明之赴山清水秀無汙染的大別山區,與當地茶場合作開發研製山茶葉新品,以此為盛世茶藝復興盡綿薄之力。

水雲玉露具有“色綠、湯綠、葉綠”三綠特點,外形均勻,纖細挺直如針,湯色翠綠誘人,如玉如露,香氣清悠,沁人心脾。初啜清淡,回味甘甜,繼之醇厚鮮爽,令人心曠神怡。且由於其特殊的製造工藝,使其具有潔淨衛生、營養豐富等獨特之處,實為延年益壽、抗病防癌之茶中佳品!

ke./view/501582

三大功夫茶是哪幾種茶

三大功夫茶是指政和工夫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三類功夫茶。

政和工夫:政和工夫產於政和縣,創制於1874年,前身是“遂應場仙岩工夫”,以小葉茶製成紅茶俗稱“小紅”。

坦洋工夫:坦洋工夫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麗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

白琳工夫:白琳工夫產於福鼎市境內的太姥山,興起於19世紀50年代前後,以主產地福鼎市白琳鎮,命名“白琳工夫”,其以高超的純手工製作工藝和獨特優質的產質,在海內外享有盛名,是閩紅三大工夫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白琳工夫多以福鼎大白茶,大毫茶品種採製。外形條索細長,稍帶彎曲,色澤黃黑,帶金白毫,香氣毫香顯,具甘草香,湯色淺黃紅亮,滋味清鮮醇和,葉底鮮紅帶黃。

政和工夫外形條索肥壯,金毫尖多,色澤烏褐油潤,內質香氣高而濃烈帶甜香,湯色紅豔,金圈顯目,滋味醇厚甘甜,葉底鮮嫩勻整,呈紅銅色。

坦洋工夫外形條索緊結整齊,葉色潤澤,毫尖金黃,香氣高銳持久,內質清鮮甜和,甘爽醇厚,湯色紅豔呈深金,葉底紅勻光潤,滋味醇厚,略帶桂圓香氣。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政和工夫茶

百度百科-坦洋工夫

百度百科-白琳工夫

製茶的過程、和工藝(詳細的 謝謝)

不同的茶葉製作工序也不同,以綠茶為例製作工藝如下:

1、採摘

採摘是用食指與姆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藉兩指的彈力將茶葉摘斷,採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較佳,不同的茶採摘部位也不同,則另有單人式、雙人式採茶機,可利用機械採茶,既省力且快速。

2、日光萎凋

採摘下來之茶須於日光下攤晒,減少細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併除去細胞膜之半透性,攪拌後攤平於笳藶上。

3、殺青是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發鮮葉部分水分,使茶葉變軟,便於揉捻成形,同時散發青臭味,促進良好香氣的形成。

4、揉捻通過揉捻形成其緊結彎曲的外形,並對內質改善也有所影響。揉捻可以卷緊茶條,縮小體積,破壞葉組織、物質轉變。

5、乾燥是利用乾燥機以熱風烘乾揉捻後之茶葉,使其含水量低於百分之四,利於貯藏運銷。

靈芝紅茶怎麼泡

  茶葉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飲品,家中迎客,主人都會拿出家中的好茶來招待。靈芝紅茶怎麼泡?下面是我分享的經驗,一起來看一下吧。

   茶具

  品茶之前我們需要準備好相應的茶具,品飲靈芝紅茶,最好選用白瓷茶具。泡具最好用蓋碗(甌),便於去沫、聞香、鑑賞葉底;飲杯儘量小點,小而精,以便每回細品真味。如果注重與友人品飲的情調,也可採用玻璃器皿茶具,對很多痴迷靈芝紅茶湯色之美的人而言,晶瑩剔透的上好玻璃茶具是最好的選擇。

   泡茶

  品茗品的是傳統文化,品飲靈芝紅茶的每個細節,都是一種蘊含美感的藝術。取靈芝紅茶1泡,放入蓋鷗中,這樣的茶用量適於三、五個茶友品飲。

   1、玉潭攬月

  淨杯,用開水洗淨茶具。

   2、皇后沐浴

  洗茶,用開水沖洗一遍靈芝紅茶。

   3、雲桂飄香

  聞香,一手托起洗後的茶甌,伸往客人跟前,以另一手煽動毆口,讓對方聞得茶香,或讓客人自行聞香。

   4、駿馬登程

  沖茶,水壺燒開後,提壺高衝,把開水衝入蓋毆,並使茶葉轉動,以便均勻出湯。

   5、玉筆金峰

  刮沫,用甌蓋輕刮符沫,使茶湯保持清純,呈現金峰挺秀的茶形。

   6、清溪飛鳳

  倒茶,沖茶一分鐘類,抬臂旋腕,將甌中茶水依次注入並列的小茶杯裡。

   7、茗門瑰秀

  看湯,觀賞杯中茶湯的紅豔程度,茶杯邊緣形成金黃圈的,是好茶。

   8、醉龍顏

  品飲,先聞香,再細品,其滋味之美妙,足以令天子醉入其中。

   9、金鯉朝天

  賞底,鑑賞葉底色澤,好茶的葉底是呈古銅色或青銅色。

   品飲技巧

   1、用茶量

  正常品飲時,一泡靈芝紅茶的用量以5克為宜。

   2、出水時間

  沖泡時出水要快,茶在歐中的不可久泡,久泡的茶苦味重。

   3、最適飲溫度

  靈芝紅茶是採用坦洋工夫製茶工藝製成,所以溫度低點兒會更好喝。稍涼時再細品,才能品出人間佳茗最溫潤的底蘊。

  與友人共品靈芝紅茶既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是修身養性的一個方式。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的'一系列過程,圍坐在茶几旁的人們神經自然而然地放鬆,內心也會變得平和。正是因為具有這種潛移默化間增進友誼,美心修德,重拾禮法的作用,靈芝紅茶成為了眾多品性高雅人士的上佳待客之選。

   拓展閱讀:靈芝紅茶功效

  一、抗腫瘤

  靈芝可通過促進白血球介素-2的生成,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提升人體的造血能力尤其是白血球的指標水平,從而預防和抑制癌細胞的發生和發展。

  二、保肝解毒

  靈芝能促進肝臟對藥物、毒素的代謝,並可有效改善肝功能,使其相關指標趨於正常。

  三、調節血管系統

  靈芝能有效地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微迴圈,增強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給;靈芝可明顯降低血膽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並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還可改善微迴圈,阻止血小板聚集。

  四、抗衰老

  靈芝所含的多糖、多肽等,能促進和調整免疫功能;調節代謝平衡,促進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抗自由基,還能顯著促進細胞核內DNA的合成能力,增加細胞的代數。具有非常顯著的延緩衰老功效。

  五、抗神經衰弱

  傳統醫學稱靈芝能“安神”、“增智慧”、“不忘”。現代醫學證實,靈芝對神經衰弱、失眠有顯著效果,能有效調節中樞神經系統,鎮靜安神作用明顯

  六、調節高血壓

  據一醫院報告,將靈芝用於18例高血壓者,總有效率達88.9%。另有報道,將靈芝用於高血壓30例,總有效率為88.3%。

  七、調節糖尿病

  服用靈芝可改善血糖、尿糖症狀,能取代或減少胰島素用量。靈芝中水溶性多糖。可減輕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發病程度。

  八、鎮咳、祛痰、平喘

  靈芝對於緩解慢性支氣管炎的咳、痰、喘症狀及防止喘息發作有顯著效果。

  九、抗過敏實驗證明

  靈芝可阻斷過敏反應介質的釋放,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對反應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較好的效果。

  十、美容養顏

  靈芝可改善微迴圈、清除面板色素、提高身體機能、保持年輕態,使人容光煥發,青春長駐。

坦洋工夫的發展歷程

坦洋工夫屢屢為國爭光:當年清朝深受鴉片毒害,華夏財富源源不斷被掠往英倫三島,但令人驕傲的坦洋工夫,卻能從大不列顛帝國虎口奪食,為中國爭回無數真金白銀;公元1915年,其聲譽更達到一個歷史巔峰:與國酒茅臺一起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實乃工夫不負有心人,坦洋工夫亦醉迷天下愛茶人!

1371年(明洪武四年),福安坦洋村民發現野生“坦洋菜茶”。

1851年(清咸豐元年),福安坦洋村胡氏成功試製“坦洋工夫”紅茶。

1875年(光緒元年),安徽籍閩官徐幹臣返鄉,將坦洋工夫種苗及工藝帶回祁門,始創“祁紅”,其後,坦洋工夫工藝又由祁門傳到雲南,稱“滇紅”。

清代·坦洋工夫成為英國王室特供茶。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2007年11月,中國申奧第一茶。

2008年2月,“坦洋工夫”成功註冊為“中國證明商標”。

2009年3月,“坦洋工夫”成為“福建省著名商標”。

2009年10月,“坦洋工夫”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的國家標準,成為第一個獲得國家標準的本土產品。

2010年1月“坦洋工夫”獲中國馳名商標。

2013年4月,福建新坦洋茶業集團代表“坦洋工夫”再次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2015年7月,“坦洋工夫”成為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全球合作伙伴”和“指定用茶” 一個世紀前,一個威懾世界的百年紅茶老字號——“坦洋工夫”,以高貴品質征服英倫三島,與貴州茅臺酒同奪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躋身國際名茶之列。但後來,它卻盛極而衰,給世人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驚歎和難解的遺憾。

一個世紀後,在的扶持下,“坦洋工夫”重新綻放生機,藉助海西建設和即將開幕的第三屆海峽兩岸茶博會東風,復興的浪潮,已經挾著雷霆之勢席捲而來。

這期間,起起落落的世紀故事,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傳奇,就讓我們泡一壺濃濃的“坦洋工夫”,在清鮮甘甜的茶香中,聽福安茶人們講述坦洋工夫的前世今生。 福安是中國著名的茶葉之鄉,是全國第二大茶葉主產市(縣)、最大的綠茶、花茶主產區和紅茶原產地。但說起當地的茶葉品牌,福安人必稱“坦洋工夫”。“坦洋工夫”的輝煌歷史,是所有福安茶人心中的驕傲和光榮,也是夢想的起源。

1851年,“坦洋工夫”在坦洋村試製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倍受西方市場的青睞。此後,大批商賈慕名而來,入山求市,著名茶行相繼崛起,一時聲名遠播,馳名中外。18世紀,紅茶在英國流行,“坦洋工夫”以其高貴品質征服英倫三島,成為英國皇室的專用茶葉。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國酒貴州茅臺同時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成為當時歐洲的流行飲品,躋身國際名茶品牌之列,暢銷20幾個國家。

最輝煌的時候,“坦洋工夫”每年制幹茶兩萬多箱,茶葉收購的範圍方圓幾百公里。當時,從國外寫來的信件,無須冠以省、府、縣之名,只要直書“中國坦洋”,便可準確無誤地抵達收信人手中,其名聲甚至蓋過“中國福建”。

但是,從二十三年起,“坦洋工夫”卻因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陷入沉寂。新中國成立後,積極扶持茶區生產,“坦洋工夫”產量一度創出歷史最高水平,可惜好景不長。70年代,綠茶開始受到大眾的熱情追捧,坦洋茶區由“紅”改“綠”,僅在坦洋和鄰近的幾個村保留生產少量工夫紅茶出口,年產僅100噸。

這一改便是30多年。 進入新世紀,國內茶葉市場迅速升溫,名茶林立,但“坦洋工夫”卻依然沉寂。不過,在2004年,命運終於出現轉機。

已經百歲高齡的張老,一直對紅茶情有獨鍾。上世紀八十年代,他以省政協委員的身份向國家提交了一份提案,力陳保留“閩紅三大工夫”———坦洋工夫、政和工夫與白琳工夫。他常這樣說:“紅茶佔據了世界茶葉消費總量的80%以上。而福建作為中國紅茶的故鄉,卻沒有發展好紅茶事業,真是愧對茶界先輩。”

關鍵時刻,福安市政協九屆五次會議召開,一位老茶人向大會遞交的一份名為《重振坦洋工夫茶品牌 再創福安茶葉輝煌》的提案,正式叩響了“坦洋工夫”的復興之門。

“年商品總值11.32億元的茶葉產業竟沒有一個知名品牌,又談何競爭力?”這位老茶人、現任福安市茶業協會會長陳成基,一席話道出了當時福安茶產業的軟肋。的確,由於“坦洋工夫”品牌的缺位,使得福安茶業在很長時間內都是替別人做嫁衣,所產茶葉主要作為原料茶賣給江浙地區,當地茶農茶商獲利甚微。

這份提案立即引起了大會的高度重視。此後,當地組織一批又一批省內外茶葉專家及經濟專家對提案內容進行實地調研。調研結果一致認為陳成基“重振‘坦洋工夫’”的提議具有遠大意義和可行性,調研報告提交福安市,立即被採納。

2006年,福安、市成立了以時任福安陳家東為組長的茶業發展領導小組,並定下了“五個一”戰略工程,即打造一個公共品牌———“坦洋工夫”;每年新植高香型茶樹良種子1萬畝;建設一個海峽大茶都;每年舉辦一屆茶事活動;建設一個現代化廠房加工區。

當正式檔案發出,陳成基喜極而泣,但令他想不到的是,此後三年間,一個又一個關於“坦洋工夫”的喜訊接連傳來,變化之大,更是亂花迷眼,叫人目不暇接。 2006年10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許久未經市場洗禮的“坦洋工夫”盛裝出場,接受人們的檢閱。

這場由中國名人工委、中華名人協會和福安市共同舉辦名為“中華名人共建海峽西岸的和諧福安暨‘坦洋工夫’系列活動”新聞釋出會,後來被茶人們稱做“拉開了‘坦洋工夫’品牌建設的序幕”。

福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紅色歷史,使中國名人工委、中華名人協會一直關注這一地區的發展。當天出場的有蔣正華、、孫孚凌、王雲龍、於洋、關牧村等100多位人們耳熟能詳的中華名流。時任福安的陳家東在會上隆重介紹了“坦洋工夫”的輝煌歷史和優異品質,以及福安市光復“坦洋工夫”的決心。當即,“坦洋工夫”被指定為中華名人特供茶,品牌檔次一躍而上,打響了復興的第一炮。

成功歸來,不管是工作人員還是參展企業,都喜形於色,這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鼓勵。此前有不少茶人對此次進京心存疑慮。因為當時福安幾乎沒有像樣的“坦洋工夫”生產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也多以散裝銷售為主,沒有包裝。為了此次人民大會堂展出,不少企業連夜趕製“衣服”。由於資金不足,福安市還專門撥下11萬元,用於補貼企業製作包裝費用,以解決燃眉之急。

序幕拉開後,從到生產企業老闆,從民間機構到各級單位,都在挖空心思重塑“坦洋工夫”這一百年品牌。

2007年,短短一年間,福安、市馬不停蹄地帶領“坦洋工夫”走進北京、上海、廈門、福州、香港等國內重要城市進行品牌推介,還參加了“馬連道北京國際文化節”、“深圳國際茶文化展”和“重回巴拿馬”等茶事推介活動,開啟了人們對“坦洋工夫”塵封已久的記憶。此後,在國內國際,各種展會上,“坦洋工夫”的身影頻頻出現。

福安、市如此密集為企業搭臺,企業更是積極登臺亮相。從2007年起,“坦洋工夫”喜訊頻傳,接連獲得“福建十大名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國家證明商標”、“申奧茶”等榮譽。 2006年,福安市決心恢復和打造坦洋工夫這一歷史品牌。

我市各級、十分重視茶業發展,市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茶葉質量安全、結構調整和品牌宣傳工作,著力實施茶業發展“五個一”工程,即建設1個海峽大茶都、建成1個茶葉加工園區、每年發展優新良種1萬畝、每年舉辦1次重大茶事活動、突破打造1個“坦洋工夫”品牌。

先後出臺《關於扶持茶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加快產業集聚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現代茶產業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促進茶業發展的優惠措施。精心編制並啟動實施《福安市現代茶產業發展五年規劃(2012~2016)》,規劃重點突出茶業“五新”技術推廣、生態茶園建設等,統攬和引領全市茶產業加快發展。

政協也十分關注茶產業的發展,針對閩東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每年期間,代表和委員們都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提案,為閩東茶產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市常委會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廣泛針求意見的基礎上正式通過了《關於促進茶產業發展的決定》,充分體現了對茶產業的關心、關注與支援。

華麗變身

過兩天,第三屆海峽兩岸茶博會就將拉開帷幕。而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對“坦洋工夫”來說,又將是重振道路上的一次飛躍。

在2007年舉行的第一屆海峽兩岸茶博會上,福安13家“坦洋工夫”茶企盛裝亮相,深受好評。在2008年舉行的第二屆海峽兩岸茶博會上,“坦洋工夫”簽下訂單近1億元。在家門口的茶博會更是“坦洋工夫”展示自己的大舞臺。據福安市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日前,福安在本屆茶博會上可望簽約投資專案達16個,總投資14.2億元。

這不是空談,華麗變身的“坦洋工夫”有足夠的實力和基礎來完成這一切。

2007年、2008年、2009年這三年的變化,作為福安市茶業協會的會長,陳成基再清楚不過。

專賣店,就是想要買袋包裝稍為講究點的都很難。在福安城區繁華地段,“坦洋工夫”專賣店、連鎖店、茶座林立。不僅如此,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也都能發現“坦洋工夫”的身影,銷售網點遍佈全國各地。

這是最直觀的變化。而隨著“坦洋工夫”名氣的打響,與“坦洋工夫”有關的所有一切都在改變。

原先“坦洋工夫”產品每公斤售價僅50-60元,而已升到千元,有些極品甚至上萬元。在2008年的“閩茶杯”評比中,“坦洋工夫”獲得茶王稱號、經拍賣每公斤達30萬元。其主要原料“坦洋菜茶”也由品牌打造前的每斤幾角錢,每斤茶青均價二三十元左右,茶農收入直線上升。

2009年,“新坦洋茶業集團”成立,僅幾年時間,新坦洋榮獲中國紅茶標誌性品牌,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012年品牌價值4.43億元,位居中國紅茶企業首位,被福安茶界傳為佳話。據統計,兩年投身“坦洋工夫”茶產業數不勝數。至去年底,福安市登記註冊的茶葉加工企業有263家,年產值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規模企業40多家,獲2008年全國茶行業百強企業的有3家,全市年出口茶葉4000多噸。

如今,“坦洋工夫”正在蓄積力量,向世界紅茶品牌發出衝擊。日前已向美國、法國、荷蘭等9個國家提出商標註冊申請,已初步獲得批准。“坦洋工夫”重回世界舞臺,前途將充滿陽光。 經中國國際商會指定,2006年11月23日至27日,福建名優茶代表中國茶葉出使巴拿馬,這是中華茶文化宣傳活動的又一次盛會,也為“坦洋工夫”再次亮相世界茶壇提供了機會。因此,人們在回顧1915年“坦洋工夫”巴拿馬傳奇之時,自然猜想金牌失落之謎,渴望解開心中的疑團。

歷史上,“坦洋工夫”茶主要是由茶農經朝廷頒制的“榷茶”官府統籌經營傳播出去。“坦洋工夫”創制於1851年,“白琳工夫”、“政和工夫”、“祁紅”創始都晚於“坦洋”。據1933年的《祁門之茶葉》記載:“該縣向來嗜制青茶,1875年有黟縣人餘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皖。在東至,祁門等地開設茶莊,仿效“閩紅”製法試製紅茶。翌年,設紅茶莊於閃裡,雖出產不多,但獲利頗豐,以此為祁門紅茶製造之始”。據此,有人認為“祁紅”很可能是由“坦洋工夫”傳入的。四年(1915年)四月,福安商會選“坦洋工夫”茶代表福建茶葉,赴美國舊金山參加萬國博覽會展覽,榮膺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金獎,為閩紅贏得當時的最高榮譽。相傳,此塊金牌23寸見圓,盡是洋文,金牌上有樓房、花草,還有二個不穿衣服的男女。但是時至今日,儘管查遍“坦洋工夫”茶莊、茶號及相關部門檔案,終不見金牌蹤影。老一輩坦洋茶人推測說:這一塊金牌可能留存在當局農商部,1949年移帶到臺灣,現收藏臺灣博物館。據回鄉臺胞說:他們在60年代,參觀臺灣博物館時,曾見到過金牌,說是中國紅茶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貴州茅臺同時獲得的金牌,後來有關部門委託回鄉臺胞再去探看,結果沒看到,是否被博物館收藏起來不得而知;另一種推測是金牌流落“祁紅”、“浮紅”和“狗牯腦”茶產地。因為《新民晚報》和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主辦的《蠶桑茶葉通訊》1987年第4期及1988年第3期,曾出現金牌得主的論戰,有關報道的附頁,還刊登了獎章照片。

坦洋工夫茶稱雄,巴拿馬賽會殊榮。奪得金牌又失落,早盼光環露真容。其實,破解巴拿馬金牌失落之謎只是一種精神的追尋,重要的是要賦予“坦洋工夫”茶文化新的歷史使命。福安的先輩茶人,創下了曾經感動世界的歷史品牌“坦洋工夫”茶,在國際友好交往中,為傳播“和平、和諧、健康、友誼”精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閩紅傳承百年榮耀,香醇再續世界傳奇。在新的世紀“坦洋工夫”如何面向世界作出新貢獻,這是 “坦洋工夫”茶人(包括種茶者和品茗者)的當代思考和職責。在全球企業界已從產品銷售發展到品牌戰略這一高階階段,福安茶葉能否抓住WTO帶來的機遇,爭取更多的利益,重振閩茶雄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培育出自已的知名茶葉品牌。如果沒有知名品牌,就會被國際市場所淘汰。例如,來自英國的“立頓”紅茶,就以品牌優勢,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消費者,特別是高收入的中青年人群中,“立頓”很有魅力,很有吸引力。對中國本土品牌的紅茶而言,這無疑是削減品牌影響力的消極現象。正因為如此,“坦洋工夫”等傳統名優茶更應當擔起“茶葉是和平使者”的新的歷史使命。藉助出使巴拿馬這個國際平臺,贏得更大市場份額,為推廣博大精深的中華茶文化貢獻力量。正如福建省茶葉學會會長馮廷佺所說:“早在1915年,代表我們福建茶葉的福安商會茶(即坦洋工夫茶)、閩北水仙等名優茶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國酒貴州茅臺,同時獲得金獎殊譽,百年茶耀,至今仍然光環耀眼。這一次,福建名優茶推廣中心代表中國茶界再次出使巴拿馬,比起1915年,這個榮譽更加讓人驚喜。這標誌著福建名優茶大規模地開始從國內躍上國際舞臺,同時也標誌著福建名優茶將在福建、省實行品牌戰略和茶葉經濟國際化的背景下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階段性的勝利。” 坦洋工夫茶國家標準已獲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釋出,並將於2010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悉,按國家標準對坦洋工夫茶的感觀指標、分類分級、理化指標、質量特色指標等內容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能嚴格坦洋工夫茶的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和規範產品市場有序競爭。

2011年,福安市努力實施發展茶產業的“五個一”戰略,即“建設一個海峽大茶都,建成一個茶葉加工園區,每年發展優新良種10000畝,每年舉辦一次海峽茶博會,打造一個‘坦洋工夫’品牌”。由福安市成立最悠久產能最大的城湖茶廠牽頭,在打造“坦洋工夫”品牌上傾注全力。一是積極參與各項坦洋工夫相關的茶事,營造坦洋工夫再鑄輝煌的氛圍。二是研究坦洋工夫工藝的承傳與創新,應用現代生產裝置製作歷史名茶取得突破,在即保持了傳統制作的坦洋工夫紅茶的形、色、香、味的同時,又大大地提高了品質和生產效率,2011年生產高中檔坦洋工夫紅茶100多噸,佔整個福安產量的60%,坦洋工夫紅茶“紅觀音”榮獲“福建省優質茶”稱號。

2012年,福安已有29家坦洋工夫茶生產企業提出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專用標誌的申請,待省質監局初審後上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方可使用專用標誌。這些企業產值達1.5億元,商品值達4.8億元。並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太原等地建立了坦洋工夫名人會館、茶城、專櫃、專賣店等直銷網點400多個。

據悉,“坦洋工夫茶製作技藝”現被省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紅茶的製茶步驟是怎樣的?

紅茶屬全發酵茶,是以適宜的茶樹新牙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製而成的茶,萎凋是紅茶初制的重要工藝,所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些紅茶的製作方法吧!

紅茶的製作過程

1、採摘

現採現制,以保持鮮葉的有效成分。

2、萎調

將採下的鮮葉晒在鮮簟上,在日光下涼晒至顏色暗綠色。

3、揉捻

將萎調後的生葉人工揉成條狀,適度揉出茶汁。

4、發酵

將揉捻葉置於木桶或竹簍中,加力壓緊,蓋溼布在日光下焐晒,並散發茶香,即成毛茶溼坯。發酵是紅茶製作的獨特階段,是決定祁紅茶品質的關鍵,發酵室溫控制在30度以下,經過發酵葉色轉紅,形成祁紅茶紅葉紅湯的品質特點。

5、烘乾

將溼坯用太陽晒,遇陰雨天用炭火烘焙,至五、六成幹,俗稱毛茶。

6、篩分

在大茶間、下身間、尾子間分3個地理進行,全過程要經過不同型號茶篩十餘種,分出各號頭茶。

7、揀剔

將篩分過的各號茶中的輕片、破片、、茶梗和雜物等手揀剔除。

8、包裝

所有的工序完成以後,外採用木箱,內用錫箔紙,進行包裝封存。

紅茶的採摘

1、細嫩採

細嫩采采摘標準採製的茶葉,主要用來製作高階名茶,鮮葉嫩度要求很高,通常是採摘茶芽和一芽一葉,以及一芽二葉初展的新梢。

2、適中採

適中采采摘標準採製的茶葉,主要用來製作大宗茶類,如工夫紅茶、紅碎茶等。要求鮮葉嫩度適中,一般以採一芽二葉為主,兼採一芽三葉和幼嫩的對夾葉。

3、成熟採

成熟采采摘標準採割的茶葉,主要用來製作邊銷茶。原料採摘標準是等到新梢快頂芽停止生長,下部基本成熟時,採摘一芽四、五葉和對夾三、四葉。

4、特種採

特種采采摘標準採製的茶葉,主要用來製作一些傳統的特種茶。採摘標準是新梢長到頂芽停止生長,頂葉尚未“開面”時採摘三、四葉,俗稱開面採或三葉半採。

以上就是紅茶的製作方法,總的來說,紅茶對於製作的要求非常的講究,不管是在茶葉的採摘上面還是在茶葉的加工上面都有著嚴格的標準!當然,也因為如此嚴格的要求,才造就紅茶優質的品質!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坦洋工夫茶是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的一種茶類,又是一種老少皆宜的營養茶,擁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對我們人體有很大的幫助,那麼坦洋工夫茶的歷史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答案吧!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1

   坦洋工夫的歷史

  閩紅三大功夫茶之首的坦洋功夫紅茶,是福建省福安市紅茶品牌。首創於清咸豐元年既(1851),當時的"坦洋功夫"紅茶名聲鵲起,遠銷荷蘭、法國、日本、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更為荷蘭、英國等國家貴族所青睞。遙望當時清朝正處於受鴉片侵害的年代,作為泱泱大國的華夏財富在不斷的向海外流失的時候。坦洋工夫茶卻峰迴路轉般為我國掙回了無數的財富。4年既(1915)"坦洋功夫"紅茶與國酒茅臺一起在萬國博覽會上贏得金獎,躋身國際名茶品牌之列。留下"閩紅精品天下高,坦洋功夫列榜首"的'讚譽。可謂迷倒天下茶葉愛好者。明洪武在位第四年,福安坦洋村的村民發現了野生的菜茶,在清咸豐元年成功的研製出現今坦洋工夫紅茶。光緒年間,安微返鄉時候將其雲南移植——滇紅。2007年1月16日,福安坦洋功夫國家地理標誌名稱保護正式通過國家批准。認定該產品的地理標誌名稱為"坦洋功夫"。以百年老字號"坦洋功夫"區域品牌提供了法律保障。2008年"坦洋功夫"成功註冊證明商標。並作為中國申奧第一茶登上國際舞臺。同時被英國王室列為供茶。在二零零九年時候成為了我國第一個國家標準的本土產品。"坦洋功夫"是綠茶經過發酵烘製而成,產值約佔全球茶葉總產量的80%。由於選料嚴格,工藝考究;是紅茶之上品佳麗,保健功能尤見非凡。

  坦洋工夫茶的榮譽:1915年與貴州"茅臺酒"同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享譽中外,曾是英國王室專供茶。近年來,強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2006年福建坦洋工夫集團生產的"坦洋工夫"被列為"中華名人特供茶",並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坦洋工夫"證明商標註冊已被國家工商總局受理,並制定了相關標準,進一步規範坦洋工夫紅茶生產加工,福建坦洋工夫集團生產的產品多次在國內外大型茶事活動中獲得"茶王"、"名茶獎"等獎項,產量、質量呈逐年上升,品牌效應逐步擴大,被列為福建省主打品牌產品,全市年生產坦洋工夫紅茶產量1000噸,產值1.2億元,主要銷往歐盟、日本、俄羅斯及東歐、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2013年由國家商務部組織中國企業家代表團參加第31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經過國家商務部對國內上萬家企業的篩選後,鑑於新坦洋茶業集團在企業發展、專案建設、產品推廣、技術研發等方面的突出貢獻和良好聲譽,經國家農業部、國家商務部推薦,新坦洋茶業集團被選為中國紅茶代表參加巴拿馬第31屆國際貿易博覽會。

  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中南美洲國際洽談會上,由巴拿馬貿工部隆重宣佈榮獲第31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紅茶國際金獎單位:中國新坦洋茶業集團,並親自新坦洋茶業集團董事長張錦華頒發巴拿馬自1915年來第一枚紅茶獎章,世界客商與巴拿馬人民共同鑑證坦洋工夫重現中國紅茶榮耀的輝煌時刻。1915年坦洋工夫憑藉自身的天生麗質和精湛工藝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一舉奪得金牌獎章,為坦洋工夫成為民族品牌和世界名牌奠定了歷史地位。時隔一個世紀後,在福安市重點扶持打造下的新世紀坦洋工夫風采依舊,新坦洋牌坦洋工夫再次榮獲"2013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再次向世人證明了福安市坦洋工夫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2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

  坦洋工夫,主要分佈穆陽、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麓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年—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周圍各縣茶葉亦漸雲集坦洋,坦洋工夫名聲也就不脛而走。

  自光緒六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餘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萬擔,其中1898年出口3萬餘組。穆陽長一公里,設茶行達36家,僱工3000餘人,產量2萬餘擔(參看《閩東志》)。

  其優質核心產區位於歸嶺一帶,收條範圍上至政和縣的新村,下至霞浦縣的赤嶺,方圓數百里,境跨七、八個縣,成為福安的主要紅茶產區。運銷荷蘭、英國、日本、東南亞等二十餘個國家與地區,每年收外匯茶銀百餘萬元。

  當時民諺雲:“國家大興,茶換黃金,船泊龍鳳橋,白銀用斗量。”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銷路受阻,生產亦遭嚴重破壞,坦洋工夫產量銳減。50年代中期,為了恢復和提高坦洋工夫紅茶的產量和品質,先後建立了國營坦洋、水門紅茶初制廠和福安茶廠,實行機械化製茶,引進並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雲等優良茶樹品種,1960年產量增加到5萬擔,創歷史最高水平。

  後因茶類佈局的變更,由“紅”改“綠”,坦洋工夫尚存無幾。經有關部門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復和發展,1988年產量達8000餘擔。

紅茶的產地分佈,產菜品質,生產工藝,菜葉的好壞,沖泡的特點,品茗特點?

在紅茶這個大家族有三類,分別是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相比其他茶,因其是全發酵茶,所以是紅葉紅湯、滋味香醇。大家常聽到“正山小種是紅茶的鼻祖”說法,其實是正確的, 正山小種起源於明末,當時製作出來的茶葉外形是黑色,被當地叫做“烏茶”,土話是“wu da”(黑色的茶),後來因其湯色呈紅色,所以就稱為紅茶。當時正山小種主要是出口至海外。

中國紅茶產地

福建:

1、小種紅茶,小種紅茶是用當地稱為”菜茶“的茶青按紅茶工藝製作出紅茶,分為正山與外山小種,正山是地域標記,小種是指品種,根據《武夷茶經》記載,產於武夷山星村鎮桐木村高海拔環境下所產的紅茶為正山,以廟灣、江墩為中心,北到江西鉛山石隴,南到武夷山曹墩百葉坪,東到武夷山大安村,西到光澤司前、幹坑,西南到邵武觀音坑,這些產區的小種紅茶都能稱為正山,出這範圍之外的則是外山。

傳統的正山小種是有經過薰焙工藝的,但許多人對這種“煙燻口味”喝不慣,製茶師就開始漸漸放棄這種煙燻工藝,所以才有了現在比較容易入口,滋味鮮爽的正山小種。

金駿眉:為正山野菜茶的芽頭採製,只是採摘標準真不一樣。

2、閩紅工夫:

政和工夫、福建政和縣。政和大白茶採製。

坦洋工夫、 福建福安坦洋村、最初是用“菜茶“制紅茶,清咸豐年間坦洋工夫已經外銷至海外,行情最好的那幾十年,每年出口都有上萬擔,坦洋工夫現在也有嘗試用新品種來制紅茶,比如金觀音、黃觀音。曾喝過用肉桂品種制的茶,滋味很不錯。

白琳工夫、福建福鼎白琳鎮,用當地原產的福鼎大白茶與大毫茶所制。興盛於清光緒年間,衰於初期。中期開始又有過一段興旺期。

許多人喜歡把這三個地方的紅茶叫外山小種,但人家也是有自己工藝自己名字的紅茶,沒必要給戴上”外山“的帽子。

廣東:

英德紅茶,廣東英德, 以雲南大葉種原料為主,跟鳳凰水仙種一起製出,其中英紅九號最有名。

安徽:

祁門紅茶,安徽祁門縣, 祁門最早主要是做綠茶,後來是有人按照閩紅的工藝來製作,才有了紅茶,傳統祁門紅茶採摘是一芽二葉。最近幾年出現高檔紅香螺、紅毛峰、 祁眉這些品種,採摘標準提高到了一芽一葉。 祁門紅茶的核心產區在祁門、東至、石臺

四川:

宜賓紅茶,四川宜賓,因地理氣候原因,川紅每年採製時間會比其他紅茶早。川紅的原料既可以做綠茶也可以做紅茶,同樣也是一芽二葉採摘,其中比較好的品種“早白尖”是一芽一葉採製。

雲南:

滇紅,最早是1938年在鳳慶首製出, 原料為當地的大葉種,滋味濃厚。

湖北:

宜紅,湖北宜昌紅茶、恩施也有。傳統外銷茶。

江西:

寧紅,江西修水、武寧。寧紅同樣也是有歷史的紅茶了,很多書籍記載寧紅在唐代就有出現,實際上寧紅應該是始於清道光年間,最火時期出口俄羅斯每年有有上百萬箱。

湖南:

湖紅,湖南安化、新化

浙江:

1、九曲紅梅,杭州周浦鄉。2、越紅,浙江紹興,越紅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開始規模改制紅茶時才誕生的,但歷史並不長,紅茶出口在98年就停止了,同時內銷逐漸減少,但現在市場上還是有非常少量的越紅在銷售。浙江的紅茶要算”名茶“的,應該還是九曲紅梅。

江蘇:

蘇紅,江蘇宜興,原料最先是用宜興小葉種,後來還引進了櫧葉種和福鼎大白毫製作蘇紅名茶“竹海金茗”。

貴州:

黔紅,貴州湄潭 ,當地引進的是福雲6號來製作紅茶,貴州也有做紅碎茶出口。

廣西:

桂紅工夫,廣西凌雲,凌雲白毫種,最近幾年研究出來的桂香18號、桂香22號也適合做紅茶,廣西最早是做紅碎茶出口,之後開始嘗試做紅條茶。

海南:

海南紅茶,五指山,大葉種,早期製出的紅條茶和紅碎茶基本是出口為主

臺灣:

臺灣紅茶,南投,阿薩姆大葉種,當地後期培育出了幾個新品種制紅茶,如臺茶18號。

工夫紅茶的工藝是萎調―揉捻―發酵―乾燥,讓鮮葉先萎凋,然後揉捻促進發酵,再進行烘乾,粗製完後,就開始精製。

而紅碎茶的工藝,目前應用比較多的是CTC,CTC是在揉捻過程中用裝置將茶葉撕碎,壓碎、揉捻 ,才有紅碎茶的顆粒狀。以做袋泡茶為主,國內最早引進CTC工藝做紅碎茶是在海南,紅碎茶用的大多是大葉種,酚類含量高,味濃,但其在製作過程中進行高溫發酵,所以香氣不足。紅碎茶主要是做外銷。

福建三大工夫紅茶是什麼?

政和工夫、白琳工夫和坦洋工夫。

詳:政和工夫

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為福建紅茶中最具高山品種特色的條型茶。原產於福建北部,以政和縣為主產區。

製茶工藝及品質:茶葉初制經萎凋、揉捻、發酵、烘乾等工序。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種為主體,適當拼配由小葉種茶樹君體中選制的具有濃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紅茶。成品茶條索肥壯重實、勻齊,色澤烏黑油潤,毫芽顯露金,頗為美觀;香氣濃郁芬芳,隱約之間頗似紫羅蘭香氣;湯色紅豔,滋味醇厚。

政和工夫產於閩北,為閩北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白琳)之一。產地以政和縣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慶元地區所出之紅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屬政和工夫。19世紀中葉為政和工夫興盛之期,年產量上萬擔,後逐漸衰退,幾乎絕跡。建國後恢復生產,但產量較少。

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產於福鼎縣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帶。太姥山地處閩東偏北,與浙江毗鄰,地勢較高,群山疊翠,巖壑爭奇,茶樹常種於崖林之間。茶樹根深葉茂,芽毫雪白晶瑩。19世紀50年代。閩、廣茶商在福鼎經營加工工夫茶,廣收白琳、翠郊、蹯溪、黃崗、湖林及浙江的平陽、泰順等地的紅條茶,集中白琳加工,白琳工夫由此而生。20世紀初,福鼎“合茂智”茶號,充分發揮福鼎大白茶的特點,精選細嫩芽葉,製成工夫茶,外形條索緊結纖秀,含有大量的橙黃白毫,具有鮮爽愉快的毫香,湯色、葉底豔麗紅亮,取名為“桔紅”,意為桔子般紅豔的工夫,風格獨特,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

白琳工夫茶系小葉種紅茶,當地種植的小葉群體種具有茸毛多、萌芽早、產量高的特點,一般的白琳工夫,外形條索細長彎曲,茸毫多呈顆粒絨球狀,色澤黃黑,內質湯色淺亮,香氣鮮純有毫香,味清鮮甜和,葉底鮮紅帶黃。

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分佈較廣,主產福安、柘榮、壽寧、周寧、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麓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周圍各縣茶葉亦漸雲集坦洋.坦洋工夫名聲也就不脛而走,自光緒六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的50餘年,埕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萬擔,其中1898年出口3萬餘組。坦洋街長一公里,設茶行達36家,僱工3000餘人,產量2萬餘擔。收條範圍上至政和縣的新村,下至霞浦縣的赤嶺,方圓數百里,境跨七、八個縣,成為福安的主要紅茶產區。運銷荷蘭、英國、日本、東南亞等二十餘個國家與地區,每年收外匯茶銀百餘萬元。當時民諺雲:“國家大興,茶換黃金,船泊龍鳳橋,白銀用斗量。”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銷路受阻,生產亦遭嚴重破壞,坦洋工夫產量銳減。50年代中期,為了恢復和提高坦洋工夫紅茶的產量和品質,先後建立了國營坦洋、水門紅茶初制廠和福安茶廠,實行機械化製茶,引進並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雲等優良茶樹品種,1960年產量增加到5萬擔,創歷史最高水平。後因茶類佈局的變更,由“紅”改“綠”,坦洋工夫尚存無幾。近年來,經有關部門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復和發展,1988年產量達8000餘擔。

坦洋工夫外形細長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味清鮮甜和,湯鮮豔呈金,葉底紅勻光滑。其中坦洋、壽寧、周寧山區所產工夫茶,香味醇厚,條索較為肥壯,東南臨海的霞浦一帶所產工夫茶色鮮亮,條形秀麗。

標籤: 坦洋 製茶 工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nx1g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