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顧渚紫筍是哪個朝代的

顧渚紫筍是哪個朝代的

顧渚紫筍是哪個朝代的

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證明顧渚紫筍所屬的朝代。顧渚紫筍只是一種歷史名產,產地在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顧渚鎮境內,產地歷史悠久,至少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顧渚紫筍最早起源於南宋時期,成為當時貢品之一,被讚譽為“筍中珍品”,隨後成為明代宮廷貢品,並傳到現代。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顧渚紫筍|曾經的大唐貢茶知道的人不多

顧渚紫筍|曾經的大唐貢茶,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簡單介紹;

顧渚紫筍又叫長興紫筍,屬於不發酵的綠茶,因為鮮葉芽頭泛紫。鮮葉背卷似筍殼而得名,主產於浙江省湖州興縣顧渚山一帶。

歷史淵源;

顧渚紫筍是歷史名茶,在唐朝廣德年間開始進貢,成為貢茶。幾年後為了督造顧渚紫筍,在顧渚山側的虎頭巖建立了大唐貢茶院。這款茶還被陸羽論為“茶中第一”,在《茶經》中也有記載:“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這款茶在當時的地位,可見一斑。

品質特徵外觀:芽葉相抱似筍茶湯:淺黃明亮香氣:清高、隱含蘭香滋味:清爽鮮醇,回味甘甜。

沖泡建議;玻璃杯/馬克杯水溫85攝氏度投茶3克3分鐘左右即可品飲。

儲存建議;

綠茶的保質期在一年左右。注意密封,每次取茶後把封口封好,暫時不喝的可以密封好放冷藏儲存。避免異味,注意防潮,茶葉容易吸附異味和吸潮,潮溼後容易變質。儲存時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環境。儘量不要用透氣的紫砂、陶等材質的茶葉罐直接存放,帶釉可以做到密封的可以。一般買茶帶著的鋁箔袋就很好,避光又密封。

茶知識——顧渚紫筍

顧渚紫筍

顧渚紫筍產於浙江湖州顧渚山一帶,因其鮮茶芽葉微紫,嫩葉背卷似筍殼,故而得名早在唐朝廣德年間開始以龍團茶進貢,被稱為貢茶中的“老前輩”,茶中第一”;明洪武八年,顧渚紫筍不再作為貢品,被改制成條形散茶;清代初年,紫筍茶逐漸消亡;直到改革開放後,才得以重現往昔光彩。

每年清明至穀雨期間是紫筍茶的採摘期,其標準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然後經攤青、殺青、理條、攤晾、初烘、復烘等工序製成.

顧渚紫筍茶或芽葉相抱,或芽挺葉稍展,形如蘭花,挺直稍長,色澤翠綠,銀毫明顯,湯色清澈明亮,色澤翠綠帶紫,滋味甘鮮清青爽,隱有蘭花香氣,葉底細嫩成朵,翠綠軟亮。

顧渚紫筍的簡介

顧渚紫筍,因其鮮茶芽葉微紫,嫩葉背卷似筍殼,故而得名。該茶產於浙江省湖州興縣水口鄉顧渚山一帶。是上品貢茶中的“老前輩”,早在唐代便被茶聖陸羽論為“茶中第一”。

“鳳輦尋春半醉回、仙娥進水御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吳興紫筍來”。這是唐代詩人張文規對當時紫筍茶進貢情景的生動描述,皇帝對湖州顧渚紫筍特別喜愛,所以宮女一聽到顧渚紫筍已經運到宮的訊息,便立即向正在“尋春半醉”的皇帝稟報。

紫筍茶屬於什麼茶

紫筍茶屬於綠茶。

紫筍茶又名“長興紫筍”,是中國傳統名茶,產於浙江興縣,其茶具有鮮明的清爽、嫩香特色,茶內物質豐富,風味獨特,由於製茶工藝精湛、茶芽細嫩、色澤帶紫、其形如筍,故此得名為“紫筍茶”。

紫筍茶產於浙江長興顧渚山一帶,“紫筍”一名,也由陸羽《茶經》“紫者上,筍者上”而得名。紫筍茶是唐朝時期的一種貢品茶葉。紫筍茶的茶葉特徵是白毫顯露、芽葉完整、外形細嫩緊結、葉底肥壯成朵、色澤綠翠、香氣濃強、滋味鮮醇、湯色淡綠明亮、葉底細嫩。

生長條件

顧渚山屬低山丘陵,坡度平緩,植被豐富,土層厚,有機質含量高,適宜茶樹生長。顧渚山因處於良好的小氣候條件從而孕育出流芳千年的紫筍茶,紫筍茶有著優異的內質和獨特的香味,芽葉細嫩,芽色帶紫,芽形如筍,條索緊裹,沸水沖泡,芳香撲鼻,湯色清朗;茶葉舒展後,呈蘭花狀。

顧渚山紫筍茶的品質特徵是:芽色帶紫,芽形如筍,葉底肥壯成朵,茶汁碧綠如茵蘭香撲鼻甘味生津,茶性溫和,提神配目。由於紫筍茶品質特佳,被列為上貢珍品,貢額逐年增大。紫筍茶於1979年開始恢復試製,1982年首次參加全國名茶評比,得到專家名師的一致讚譽,榮獲國家級名茶證書。

唐代名茶有哪些?

據唐代陸羽《茶經》和唐代李肇《唐國史補》(806~820年)等歷史資料記載,唐代名茶計有下列50餘種,大部分都是蒸青團餅茶,少量是散茶

顧渚紫筍又名顧渚茶、紫筍茶,產於湖州(現浙江長興)

陽羨茶同紫筍茶,又名義興紫筍,產於常州(現江蘇宜興)

壽州黃芽又名霍山黃芽,產於壽州(現安徽霍山)

靳門團黃產於湖北靳春

蒙頂石花又名蒙頂茶,產於劍南雅州名山(現四川雅安蒙山頂)

神泉小團產於東川(現雲南東川)

昌明茶、獸目茶產於綿州四劍閣以南、西昌昌明神泉縣西山(現四川綿陽安縣、江油)

碧澗、明月、芳蕊、茱萸產於峽州(現湖北宜昌)

方山露芽又名方山生芽,產於福州

香雨又名真香、香山,產於夔州(現四川奉節、萬縣)

楠木茶又名拇木茶,產於荊州江陵(現湖北江陵)

東白產於婺州(現浙江東陽東白山)

鳩坑茶產於睦州桐廬縣山谷(現浙江淳安)

西山白露產於洪州(現江西南昌西山)

仙崖石花產於彭州(現四川彭縣)

綿州松嶺產於綿州(現四川綿陽)

仙人掌茶產於荊州(現湖北當陽)

屬蒸青散茶,仙人掌狀

夷陵茶產於峽州(現湖北夷陵)

茶牙產於金州漢陰郡(現陝西安康、漢陰)

紫陽茶產於陝西紫陽

義陽茶產於義陽郡(現河南信陽市南)

六安茶產於壽州盛唐(現安徽六安),其中“小峴春”最出名

天柱茶產於壽州霍山(現安徽霍山)

黃岡茶產於黃州黃岡(現湖北黃岡麻城)

雅山茶產於宣州宣城(現安徽宣城)

天目山茶產於杭州天目山

徑山茶產於杭州(現浙江餘杭)

歙州茶產於歙州婺源(現江西婺源)

仙茗產于越州餘姚瀑布泉嶺(現浙江餘姚)

臘麵茶又名建茶、武夷茶、研膏茶,產於建州(現福建建甌)

橫牙、雀舌、鳥嘴、麥顆、片(鱗)甲、蟬翼產於蜀州的晉源、洞口、橫原、味江、青城等地(現四川溫江灌縣一帶),屬著名的蒸青散茶

邛州茶產於邛州的臨邛、臨溪、思安等地(現四川溫江地區)

出產早春、火前、火後、嫩綠等散茶

瀘州茶又名納溪茶,產於瀘州納溪(現四川宜賓瀘縣)

峨眉白芽茶產於眉州峨眉山(現四川樂山地區)

趙坡茶產於漢州廣漢(現四川綿竹)

界橋茶產於袁州(現江西宜春)

茶嶺茶產於夔州(現四川奉節、巫溪、巫山、雲陽等縣)

剡溪茶產于越州剡縣(現浙江嵊洲)

蜀岡茶產於揚州江都

廬山茶產於江州廬山(現江西廬山)

唐茶產於福州

柏巖茶又名半巖茶,產於福州鼓山

九華英產於劍閣以東蜀中地區

小江園產於劍州小江園(現福建南平)

古代茶名,紫筍,白露,黃芽,金毫。

紫筍茶

簡介

唐代貢品——紫筍茶,被歷代文人譽為“茶中極品”,產於浙江長興顧渚山一帶。早在唐代宗廣德年間(公元764~765年),茶聖陸羽在長興考察茶葉,發現此茶優於其他茶,就推薦給皇帝,並於大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為貢茶。

茶葉特徵為白毫顯露,芽葉完整,外形細嫩緊結,色澤綠翠,香氣濃強,滋味鮮醇,湯色淡綠明 亮,葉底細嫩,很有特色。

長興作為茶聖陸羽的第二故鄉,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涉足紫筍茶原產地顧渚山,留下了許多詩篇和摩崖石刻,成為珍貴的中華茶文化遺產。“紫筍”一名,也由陸羽《茶經》“紫者上,筍者上”而得名。隨著紫筍茶貢額的增加,在顧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規模巨集大的皇家茶廠——貢茶院。每年穀雨前,皇帝詔命湖長兩州刺史督造貢茶,顧渚山立旗張幕,太湖裡畫舫遍佈,盛況空前。龍袱包茶,銀瓶盛水,限定清明前將貢茶送到長安。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時須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吳興紫筍來”等詩句。當時採茶役工約三萬,工匠千餘,累月方畢。顧渚紫筍茶在唐代連續進貢八十多年,會昌中(公元843年)進貢紫筍茶數量近二萬餘斤,朝廷將貢額勒石立碑,定名為“顧渚焙貢”。自唐朝經過宋、元,至明末,連續進貢876年。顧渚紫筍茶作為貢茶可謂進貢歷史最久、製作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品質最好、進貢時間最長的貢茶,顧渚紫筍是中國貢茶之最。

顧渚山屬低山丘陵,坡度平緩,植被豐富,土層厚,有機質含量高,適宜茶樹生長。顧渚山因處於良好的小氣候條件從而孕育出流芳千年的紫筍茶,紫筍茶有著優異的內質和獨特的香味,芽葉細嫩,芽色帶紫,芽形如筍,條索緊裹,沸水沖泡,芳香撲鼻,湯色清朗;茶葉舒展後,呈蘭花狀。

顧渚山紫筍茶的品質特徵是:芽色帶紫,芽形如筍,葉底肥壯成朵,茶汁碧綠如茵蘭香撲鼻甘味生津,茶性溫和,提神配目。由於紫筍茶品質特佳,被列為上貢珍品,貢額逐年增大。

紫筍茶於1979年開始恢復試製,1982年首次參加全國名茶評比,得到專家名師的一致讚譽,榮獲國家級名茶證書。

紫筍茶宴

用紫筍茶製作的茶餚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直接用紫筍茶葉製作菜餚。如“紫砂護國茶”,用三分之二的野菜葉子,加上三分之一的茶葉摻和做成羹狀,顏色油綠,口感清香、淡雅。其次是用茶葉、茶根、茶莖的汁水與菜餚一同烹製,使菜餚具有茶香的味道,如“茶香迎貴賓”是茶宴中的第一道冷菜拼盤,用料跟滷水拼盤差不多,只是在開始時,

放在具有融合各種名茶的汁水裡煮,使其具有“茶香”的味道。再次,是採集紫筍茶產地的顧渚山周圍農民土家菜,進行改良而成。如“明月峽雉雞”就是一道“土菜”。因當地農民深信紫筍茶的健脾、健身功效,所以習慣用茶葉、茶莖作輔料來烹製菜餚,達到更滋補的目的。

品嚐紫筍茶宴的過程也是品味長興茶文化歷史的過程。 首先,具有一定的氛圍。隨著古箏音樂悠悠揚起,伴著菜餚解說員優美的聲音,服務員列隊邁著整齊的步伐,捧出一盤盤精美茶饌,置身此情此景中,無不讓人有賞心悅目的感覺。其次,茶宴的外形乃至命名,都傳遞著一種強烈的文化氣息,如“茶經酥雪魚”,因為《茶經》是茶聖陸羽當年在長興所完成的一部關於茶文化的著作,所以,在菜品造型時將這款菜製成書本狀,由紫筍茶點綴,外酥內鬆,頗富茶文化特色。

http://ke.baidu.com/view/328499.htm

白露茶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到了白露節氣,秋意漸濃。舊時南京人十分重視節氣的“來”和“去”,逐漸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節氣習俗。

說到白露,愛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後,有的茶客就託人買點白露茶。

http://www.zjol.com.cn/tea/system/2006/09/08/007861110.shtml

【黃芽】

茶名。

最出名的要當「霍山黃芽」了,盛產於徽省霍山縣盛產一種名茶,其品質特徵是:外形條直微展,勻齊成朵、形似雀舌、嫩綠披毫,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濃厚回甘,湯色黃綠清澈明亮,葉底嫩黃明亮,故被稱為“霍山黃芽”。

司馬遷《史記》記述:“壽春之山(霍山曾隸屬壽州,故稱壽春之山)有黃芽焉,可煮而飲,久服得仙。”唐朝李肇《國史補》把黃芽列為14品目貢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黃芽歷代都被列為貢茶。宋代開設霍山茶場,茶葉主要運銷蘇州、揚州、山西、山東、河南、東北等地。明朝萬曆年間,霍山縣令王毗翁《黃芽焙茗詩》雲:“露蕊纖纖才吐碧,即防葉老採須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來一縣香。”1915年,霍山黃芽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1999年,霍山黃芽再獲全國“中茶杯”名優茶評比一等獎。目前,霍山黃芽已被列為全國名茶之一,“金葉黃芽”與黃山、黃梅戲並稱為“安徽三黃”。

霍山黃芽之所以出名,其根本原因在於其內在本質。它的茶葉芳香物質及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十分豐富。據農業部茶葉質量檢測中心檢測顯示,霍山黃芽的香氣成分共有46種之多,其中香葉醇含量高出一般名茶5倍之多;同時,霍山黃芽還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雖不能“久服得仙”,但長飲霍山黃芽,確實有助於延年益壽,有益於身體健康。霍山黃芽的優秀品質緣於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優良的茶樹品種。霍山黃芽主產於該縣海拔600米以上山區。

http://ke.baidu.com/view/653803.html?wtp=tt

金毫紅茶 資料不多

金毫茶:外形條索圓緊,金毫滿披,色澤金黃潤亮;湯色紅亮,香氣毫香或花香,濃郁持久,滋味濃爽甜潤;葉底芽葉完整,肥嫩紅亮。成為紅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補國內大葉種紅茶類高檔名茶的空白。

http://ke.baidu.com/view/123756.htm

宋朝名茶的顧渚紫筍,日鑄茶,陽羨茶,雙井茶,瑞龍茶

顧渚紫筍

產於湖州(現浙江長興)。

陽羨茶

產於常州義興(現江蘇宜興)。

日鑄茶

又名日注茶,產於浙江紹興。

瑞龍茶

產於浙江紹興。

雙井茶

又名洪州雙井、黃隆雙井、雙井白芽等,產於分寧(現江西修水)、洪州(現江西南昌)。屬芽茶(即散茶)。

長興紫筍茶產自哪裡

長興紫筍茶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長興紫筍茶歷史源遠流長,久負盛名,是中國茶文化發祥地之一。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茶聖陸羽在長興顧渚山茶區發現此茶“芳香甘冽,冠於他境,可薦於上”,並以“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載入《茶經》,取名“紫筍”,推薦給皇帝。唐代貢茶分佈較廣,包括五道十七州部,而顧渚紫筍茶最為著名,乃貴為貢茶之上品,有詩云“瓊漿玉露不可及,紫筍一到喜若狂”,被後人稱謂中國貢茶之最,中國名茶之源,而且朝廷命將貢額勒石立碑,定名為“顧渚貢焙”。近年來,長興紫筍茶連續被省農業廳評為浙江省一類名茶、省級名茶、中國名茶、全國名茶、農業部首屆國際農博會獲名牌產品等稱號。並先後榮獲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上海國際茶文化節、浙江農業博覽會評為金獎等榮譽稱號;“紫筍”牌商標已連續三次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商標,“紫筍”牌紫筍茶已連續三次被評為浙江省名牌產品。

產品產地:浙江湖州長興縣

產品季節:清明至穀雨期。

產品特性:澤綠翠,銀毫明顯,香孕蘭蕙之清,味甘醇而鮮美,茶湯清澈晶亮,葉底細嫩成朵。

產品成分:富含維生素、鈣、鐵等多種營養成分。

產品功能:該茶不僅清涼可口,而且有迴歸自然、駐顏悅色、治療咽喉腫痛等功效,是炎炎夏日消暑、潤喉的理想飲品。

產品簡介:紫筍茶亦稱湖州紫筍、長興紫筍,是中國傳統名茶,產於浙江興縣。早在1200多年前已負盛名。由於製茶工藝精湛,茶芽細嫩,色澤帶紫,其形如筍,故此得名為紫筍茶。

每年於清明至穀雨期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其製作,經攤青、殺青、理條、攤涼、初烘、復烘等過程。製成的極品茶芽葉相抱似筍;上等茶芽挺嫩葉稍展,形似蘭花。

如今紫筍茶是國家級名茶,獲北京農博會金獎。

產品歷史:唐代貢品——紫筍茶,被歷代文人譽為“茶中極品”,產於浙江長興顧渚山一帶。早在唐代宗廣德年間(公元764~765年),茶聖陸羽在長興考察茶葉,發現此茶優於其他茶,就推薦給皇帝,並於大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為貢茶。長興作為茶聖陸羽的第二故鄉,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涉足紫筍茶原產地顧渚山,留下了許多詩篇和摩崖石刻,成為珍貴的中華茶文化遺產。“紫筍”一名,也由陸羽《茶經》“紫者上,筍者上”而得名。隨著紫筍茶貢額的增加,在顧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規模巨集大的皇家茶廠——貢茶院。每年穀雨前,皇帝詔命湖長兩州刺史督造貢茶,顧渚山立旗張幕,太湖裡畫舫遍佈,盛況空前。龍袱包茶,銀瓶盛水,限定清明前將貢茶送到長安。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時須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吳興紫筍來”等詩句。當時採茶役工約三萬,工匠千餘,累月方畢。顧渚紫筍茶在唐代連續進貢八十多年,會昌中(公元843年)進貢紫筍茶數量近二萬餘斤,朝廷將貢額勒石立碑,定名為“顧渚焙貢”。自唐朝經過宋、元,至明末,連續進貢876年。顧渚紫筍茶作為貢茶可謂進貢歷史最久、製作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品質最好、進貢時間最長的貢茶,顧渚紫筍是中國貢茶之最。

地域範圍

長興紫筍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包括長興縣水口鄉、夾浦鎮、小浦鎮、煤山鎮、白峴鄉、龍山街道、雉城鎮、林城鎮、泗安鎮、二界嶺鄉、吳山鄉、和平鎮、李家巷鎮、洪橋鎮及國營場站等地的天目山餘脈山區,轄15個鄉鎮92個村(場)。東至李家巷鎮的青草塢村、南至和平鎮的周塢山村、西至泗安鎮的五豐村、北到夾浦鎮的父子嶺村,地理座標為北緯30°43′-31°11′,東經119°33′-120°06′。全縣國土面積1430平方公里,保護區茶園面積6600公頃,產量1000噸。

顧渚紫筍的歷史淵源

顧渚紫筍茶自唐朝廣德年間開始以龍團茶進貢,至明朝洪武八年“罷貢”,並改制條形散茶,前後歷史6 0 0 餘年,明末清初,紫筍茶逐漸消失,直至本世紀七十年代末才被重新發掘出來。

顧渚紫筍的民間傳說

顧渚紫筍茶在唐朝廣德年間開始進貢,正式成為貢茶。那時因紫筍茶的品質優良,還被朝廷選為祭祀宗廟用茶。當時的皇室規定,紫筍貢茶分為五等,第一批茶必須確保清明前抵達長安,以祭祀宗廟。這第一批進貢的茶就被稱為急程茶。

湖州的當地為了趕製急程茶,每年立春前後就要進山,進行全程監督,以保證按期保質地完成任務。當時的交通極不方便,從湖州到長安,相距約4000裡,為了確保貢茶如期送到,送茶隊伍常常在清明前10天就起程。曾經就有一個湖州刺史叫裴充的,因沒有按期送到急程茶而被撤職。

標籤: 顧渚紫 朝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o5xz3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