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品茶之道單叢

品茶之道單叢

品茶之道單叢

單叢是指將一種茶樹品種的茶葉製成的茶葉,也被稱為“單品茶”。這種茶葉由同一茶樹品種的嫩芽和葉製成,其種植地區、氣候和生長條件都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特點和口感。

在品茶時,單叢茶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由於是單一品種的茶葉,因此其口感和特點相對容易辨識,便於品味和評價。此外,單叢茶所沏出的茶湯清香濃郁,口感爽滑順口,是一種非常優秀的高檔茶葉。

品茶之道單叢,建議選擇知名品牌的單叢茶葉,並在沏茶時使用清水和適量的茶葉,精心掌握沏茶的時間和溫度,以保證其最佳口感和品質。同時,品茶時應注意賞茶、聞香、品味和回甘等方面,全方位地感受單叢茶的獨特魅力和風味。

單叢是指將一種茶樹品種的茶葉製成的茶葉,也被稱為“單品茶”。這種茶葉由同一茶樹品種的嫩芽和葉製成,其種植地區、氣候和生長條件都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特點和口感。

在品茶時,單叢茶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由於是單一品種的茶葉,因此其口感和特點相對容易辨識,便於品味和評價。此外,單叢茶所沏出的茶湯清香濃郁,口感爽滑順口,是一種非常優秀的高檔茶葉。

品茶之道單叢,建議選擇知名品牌的單叢茶葉,並在沏茶時使用清水和適量的茶葉,精心掌握沏茶的時間和溫度,以保證其最佳口感和品質。同時,品茶時應注意賞茶、聞香、品味和回甘等方面,全方位地感受單叢茶的獨特魅力和風味。

單叢是指將一種茶樹品種的茶葉製成的茶葉,也被稱為“單品茶”。這種茶葉由同一茶樹品種的嫩芽和葉製成,其種植地區、氣候和生長條件都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特點和口感。

在品茶時,單叢茶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由於是單一品種的茶葉,因此其口感和特點相對容易辨識,便於品味和評價。此外,單叢茶所沏出的茶湯清香濃郁,口感爽滑順口,是一種非常優秀的高檔茶葉。

品茶之道單叢,建議選擇知名品牌的單叢茶葉,並在沏茶時使用清水和適量的茶葉,精心掌握沏茶的時間和溫度,以保證其最佳口感和品質。同時,品茶時應注意賞茶、聞香、品味和回甘等方面,全方位地感受單叢茶的獨特魅力和風味。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單叢茶泡法步驟

這樣泡鳳凰單叢,更好喝喝喝喝喝喝……!

上個月,一個買了我家鳳凰單叢的張姓朋友跟我說:你的單叢茶喝起來感覺沒什麼味道,是什麼原因呢?

我覺得不太可能,我和另外一個朋友也是喝自家茶,一壺8克左右,從下午3點一直喝到下午六點,越喝越有味。朋友評價說:從來沒有喝過這麼耐泡和有味的,以至於有醉茶感了。

於是我問這個姓張的朋友怎麼沖泡的?她回答我說用飲水機的水泡的,我傻然。

其實,很多人和張姓朋友一樣,不太會沖泡鳳凰單叢,結果自然不會好到哪兒去。

鳳凰單叢和其他茶有一定區別,水、投茶量、手法、茶具等等都非常有講究,沖泡難度要大一些,手法上更講究,如果沖泡不得法,容易無味或苦澀。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如何沖泡出更有味道的單叢茶湯。

01 水質

《茶經》說:“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沖泡的水最好的是山泉水,其次是礦泉水;

但這些都需在一定情況下和條件下才能擁有,所以平時我們大多數用的是家裡過濾好的自來水。

02 投茶量

單叢的投茶量一般應控制在蓋碗或茶壺的6-7分滿。

水沸後才衝入蓋碗或茶壺,水量跟著茶葉量,剛剛好盈過茶麵即可。

投茶後不搖香,略略覆蓋即可。

洗茶一定要快而且輕,這樣才能發茶香、益茶味,才能順茶理、盡茶情。

03 水溫

沖泡的水溫要在100度左右,這樣才能更好地把香味激發出來,而且經過第一泡洗茶後,茶也算真正的“甦醒”。

單叢要用沸水直接沖泡,不能待涼了再衝,也不能像衝綠茶一樣用80℃的水溫;

水溫越高沖泡出來的茶就越香,更顯耐泡。

倒水的方法要採用高衝三點頭的方式,

不似綠茶,高衝可以讓鳳凰單叢葉片充分舒展,葉片的氨基酸等營養物質隨之緩慢析出。

04 出湯

單叢茶出湯要快。前5次加水後,2到3秒出湯,10次水後可以順延5到8秒。

每一次倒茶都要瀝乾,不要留茶湯在蓋碗或茶壺中。

沖泡的水溫最好能保持100℃。

05 茶具

初喝鳳凰單叢,建議還是使用蓋碗,不建議紫砂壺,紫砂壺需要比較高難度的沖泡技巧。

幹茶放入蓋碗或茶壺,要儘量保持條索的完整,不要折斷,以免茶湯苦澀。

A、最好用蓋碗蓋滾動,使茶轉圈,讓它活動。

B、每次蓋碗茶要滴乾,免得有餘茶。

C、茶葉不能久浸,以免苦澀。

注:喝茶時不宜冷飲,不宜空腹飲用

品茶之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種以茶為主題的生活禮儀,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品茶,來身心。

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中國的茶道早於日本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在各歷史階段也有不同的表現,各種茶也不盡相同,百花齊放,但都體現了“清、敬、怡、真”的茶道精神。

品茶之道是什麼?

清』

即『清潔』、『清廉』、『清靜』及『清寂』之清。『茶藝』的真諦,不僅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寧靜、明廉、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能體味『飲茶』之奧妙。英文似purity與Tranquility表之為宜。

『敬』

敬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敬乃對人尊敬,對己謹慎,朱子說:『主一無適』,即言敬之態度應專誠一意,其顯現於形表者為誠懇之儀態,無輕藐虛偽之意,敬與和相輔,勿論賓主,一舉一動,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煩思雜慮,由之盡滌,茶味所生,賓主之心歸於一體,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據說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悅也、槳也。』可見『怡』字含意廣博。調和之意味,在於形式與方法,悅槳之意味,在於精神與情感,飲茶啜苦咽甘,啟發生活情趣,培養寬闊胸襟與遠大眼光。使人我之間的紛爭,消弭於形,怡悅的精神,在於不矯飾自負,處身於溫和之中,養成謙恭之行為,英語可譯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與真知結合的總體。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慾,不為利害所誘,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換言之,用科學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誠,飲茶的真諦,在於啟發智慧與良知,使人人在曰常生活中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於真、善、美的境界。

簡稱茶道之精神為清,敬,怡,真!

如何品茶.品茶應注意什麼?

品茶講究審茶、觀茶、品茶三道程式。審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審看茶葉,內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綠茶、紅茶、花茶、 品茶青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種類來。更講究的還可以分出“明前”、“雨前”、“龍井”、“雀舌”等。什麼茶用多高溫度的水,沏、衝、泡、煮方法各不相同。觀茶是看茶葉的形與色。茶葉一經沖泡後,形狀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幾乎會恢復茶葉原來的自然狀態,特別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葉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則是芽頭肥壯,芽葉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猶如旗林立。茶湯此時也會隨著茶葉的運動而徐徐展色,逐漸由淺入深,由於茶的種類不同而形成綠色、、紅色……此時此刻觀茶形賞茶色甚為賞心悅目。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要品湯味還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幹嗅,即嗅未經沖泡的幹茶葉。茶香可分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葉一經沖泡之後,其香味便會隨之從水中散溢位來,此時便可以聞香了。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壺、茶海、茶盤、茶托、茶荷、茶針、茶匙、茶撥、茶夾、茶漏、過濾網、養壺筆、品茗杯、聞香杯等20餘種,其中的聞香杯乃專供聞香用的。聞香之後,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託著杯底,分三次將茶水細細品啜,這便是“品茗”了。茶葉的功效與季節變化有密切關係,不同的季節飲不同品種的茶,對人體更有益。故品茶之道是四季有別。春,雪化冰消,風和日暖,萬物復甦。此時,以飲香馥濃郁的茉莉花茶為好,用以散發冬天積聚在體內的寒邪,促使人體陽氣生髮,使“精”、“氣”、“神”為之一振。夏季,氣候炎熱,佳木繁蔭,盛暑人,人體的津液大量耗損。此時,以飲用性味苦寒的綠茶為宜,清湯綠葉,給人以清涼之感,用以消暑解熱。綠茶內茶多酚、咖啡鹼、氨基酸等含量較多,有刺激口腔粘膜、促進消化腺分泌的作用,利於生津,實為盛夏消暑止渴之佳品。秋季,天氣涼爽,風霜高潔,氣候乾燥,餘熱未消,人體津液未完全恢復平衡。此時,以飲用烏龍茶一類的青茶為好,此茶性味介於紅、綠之間,不寒不熱,既能消除餘熱,又能恢復津液。在秋季,也可紅、綠茶混用,取其兩種功效;也可綠茶和花茶混用,以取綠茶清熱解暑之功、花茶化痰開竅之效。冬季,北風凜冽,寒氣襲人,人體陽氣易損。此時,以選用味甘性溫的紅茶為好,以溫育人體的陽氣,尤其適用於婦女。紅茶紅葉紅湯,給人以溫暖的感覺;紅茶可加奶及糖,故有生熱暖胃之功;紅茶有助消化去油膩之功,於冬季進補肥膩時有利。品茶-品茶之道 品茶詩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 俗話說:“泡茶可修身養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講究要平心靜氣。“焚香除妄念”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一個祥和肅穆的氣氛。第二道:冰心去凡塵茶,致清致潔,是天涵地育的靈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須至清至潔。“冰心去凡塵”就是用開水再燙一邊本來就乾淨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潔,一塵不染。第三道:玉壺養太和綠茶屬於芽茶類,因為茶葉細嫩,若用滾燙的開水直接沖泡,會破壞茶芽中的維生素並造成熟湯失味。只宜用80℃的開水。“玉壺養太和”是把開水壺中的水預先倒入瓷壺中養一會兒,使水溫降至80℃左右。第四道:清宮迎佳人蘇東坡有詩云:“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清宮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葉投放到冰清玉潔的玻璃杯中。第五道:甘露潤蓮心好的綠茶外觀如蓮心,乾隆皇帝把茶葉稱為“潤心蓮”。“甘露潤蓮心”就是再開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許熱水,起到潤茶的作用。第六道:鳳凰三點頭衝破綠茶時也講究高沖水,在沖水時水壺有節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鳳凰向客人點頭致意。第七道:碧玉沉清江衝入熱水後,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後慢慢沉入杯底,我們稱之為“碧玉沉清江”第八道:觀音捧玉瓶佛教故事是中傳說觀音菩薩場捧著一個白玉淨瓶,淨瓶中的甘露可消災祛病,救苦救難。茶藝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給客人,我們稱之為“觀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們一生平安。第九道:春波展旗這道程式是綠茶茶藝的特色程式。杯中的熱水如春波盪漾,在熱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開來,尖尖的葉芽如,展開的葉片如旗。一芽一葉的稱為旗,一芽兩葉的稱為“雀舌”。在品綠茶之前先觀賞在清碧澄淨的茶水中,千姿百態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隨波晃動,好像生命的綠精靈在舞蹈十分生動有趣。第十道:慧心悟茶香品綠茶要一看、二聞、三品味,在欣賞“春波展旗”之後,要聞一聞茶香。綠茶與花茶、烏龍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須用心靈去感悟,才能夠聞到那春天的氣息,以及清醇悠遠、難以言傳的生命之香。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綠茶的茶湯清純甘鮮,淡而有味,它雖然不像紅茶那樣濃豔醇厚,也不像烏龍茶那樣巖韻醉人,但是隻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從淡淡的綠茶香中品出天地間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韻味來。第十二道:自斟樂無窮 品茶有三樂,一曰:獨品得神,一個人面對青山綠水或高雅的茶室,通過品茗,心馳巨集宇,神交自然,物我兩忘,此一樂也;二曰:對品得趣。兩個知心朋友相對品茗,或無須多言即心有靈犀一點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腸,此亦一樂也;三曰:眾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師”眾人相聚品茶,互相溝通,相互啟迪,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道德知識,這同樣是一大樂事。在品了頭道茶後,請嘉賓自己泡茶,以便通過實踐,從茶事活動中去感受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無窮樂趣。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自古國人愛喝茶,常常以茶會友,那麼你知道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都有哪一些嗎, 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吧,希望能幫助到你。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1

1、淨手和欣賞器具;

淨手是衛生所需,也是出於對茶的尊重。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

2、燙杯溫壺;

用開水把所有茶具沖洗一遍(包括茶杯、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等),既可以殺菌,同時也給茶具預熱,這樣的茶更快容易入味。

3、放茶;

把茶葉放到茶壺裡,如果是比較熟悉茶道的人,會有自己獨特的放茶手法,看起來可能更有味道。

4、洗茶;

將熱水倒入壺中,水與茶接觸的一瞬間,茶葉彷彿也開始甦醒了。這是頭泡茶,一般都要迅速地將茶湯倒出,茶就算洗好了。

5、沖泡;

洗好茶後,再把沸水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如果比較嫻熟的茶人,或者處於茶道表演的需求,會有所謂鳳凰三點頭,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接著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覆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姿態優雅。

6、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7、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此步驟要注意泡的茶類以及浸泡時間,別把茶燜熟了。

8、分杯;

用茶夾把品茗杯分為客人(切忌不要直接用手拿著杯口遞給客人,否則不衛生,也不禮貌)。

9、玉液回壺;

此時就該公道杯出場了,把壺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作用就在於均勻茶湯濃度,讓大家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10、分壺;

將公道杯中的茶分別倒入客人的杯中,此時要注意,千萬不要倒滿了,茶道講究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情,其實簡單理解就是避免倒的太滿,客人燙手。

11、奉茶;

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是雙手奉茶,用右手的伸掌禮表示請品茶,而客人則用右手伸掌禮進行對答,表示謝謝。奉茶時要注意先後順序,先長後幼、先客後主。

12、聞香;

在品茗之前,一般都會先聞聞茶香,尤其是好茶,未入口先聞其香。

13、品茗;

持杯手勢:右手持杯,用拇指食指夾杯,中指托住杯底,並舒展開蘭花指(男士就不需要有蘭花指了)。這樣的持杯手勢稱作三龍護鼎,三根指頭譽為三龍,茶杯如鼎。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2

一、茶量

茶葉的用量就是在每杯或每壺中放入適當分量的茶葉。要想泡出一杯(壺)好茶,首先必須掌握茶葉的用量。每次泡茶用多少茶葉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主要是根據茶葉的種類、茶具的大小以及飲茶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1、因茶而異:茶葉種類繁多,茶葉用量也不盡相同。一般認為,單飲法沖泡綠茶、花茶、黃茶、白茶時,茶水比例可掌握在1∶50~60為宜,即每杯約置3克茶葉,注入150~200毫升沸水;品飲普洱茶時,茶水比例一般為1∶30~1∶40,即5~10克茶葉加150~200毫升水。在所有茶葉中,投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茶葉體積約佔壺容量的2/3左右。

2、因地而異:投茶量的多少與飲茶者的飲用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人們常年以肉食為主,缺少蔬菜,因此茶葉便成為他們補充維生素的最佳途徑。他們飲用的茶葉多為緊壓茶類,如金尖、康磚、茯磚和方包茶等,茶葉原料較粗老,所以普遍採用煎煮茶,並且在茶中加入糖、乳、鹽或其他調味品,茶葉用量較大。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廣大人民喜飲花茶,通常用較大的茶壺或蓋碗泡茶,茶葉用量較少。

3、因人而異:茶葉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史有關。一般常年飲茶的中老年人喜飲濃茶,茶葉用量較多;初學飲茶的青年人普遍喜飲較淡的茶,茶葉用量較少;而原料較細嫩的茶則可採用沖泡法。

煮茶時,茶水比例可用1∶80,沖泡法茶水比例約為1∶50。總而言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要掌握好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二、水溫

1、水溫高低:水溫高低是影響茶葉水溶性物質溶出比例和香氣成分揮發的重要因素。水溫低,茶葉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發出來。但水溫過高,尤其是長時間加蓋悶泡,也會造成茶湯色澤和嫩芽黃變,茶香也變得低濁,也是俗稱的“熟湯熟葉”。一般而言,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也就愈淡。

2、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是因茶而異。細嫩的高階綠茶或黃茶,以75℃—85℃為宜。茶葉愈綠、愈嫩,沖泡水溫越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C也不會被破壞;水溫過高,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咖啡鹼大量漬出,並且維生素C也被大量破壞。

一般的紅茶、白茶、花茶以及烏龍茶,宜用正沸的開水沖泡。如果水溫較低,茶葉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漬出,茶味淡薄。烏龍茶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淋燙茶具,沖泡後在壺外用開水澆淋,以提高茶的色香味。

對於原料較老的緊壓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餅茶或磚茶撬好,高溫沖泡,也可放在壺中熬煮,可使茶葉在沸水中保持較長時間,充分提取茶葉的有效成分,以便獲得濃度適宜的茶湯。

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可漬出40~45%;泡第二次,能漬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漬出20%左右;泡第四次,能漬出10%,泡第五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茶葉以沖泡四次為宜。

當然茶葉沖泡的次數也是因茶而異,沖泡烏龍茶時,因為壺小茶葉量多,故一般沖泡七次仍有餘香。而云南的普洱茶,沖泡十二次仍有餘香,甚至更長些,較耐泡。不同的茶葉由於茶芽嫩度不同,所以在沖泡時有著不同的具體要求。所以作為一名愛茶之人應熟練的掌握不同茶葉的沖泡技巧。

茶道入門泡茶知識

溫杯

包括蓋碗和茶杯,主要目的就是讓茶具具有一定的溫度,以利於茶香揮發。部分人會在溫杯後,將茶葉置於蓋碗內,蓋上蓋後上下搖幾下,然後開蓋聞幹茶香氣如果說的.矯情點,就有點像部分西餐菜品在上菜時要求碟子的溫度類似,不過其實對於入門者來說,這並不是必須的一個步驟,直接將茶葉放在蓋碗裡泡也可以。

洗茶

這是一個有許多爭論的步驟,以目前茶葉精製水平來說,“洗”茶已經沒有什麼必要了,茶葉中的雜質早已在精製過程中剔除,而農殘又無法洗掉,所以就衛生而言,洗已經沒什麼意義,不過有部分老茶,的確會有呈味物質難以有效溶出的問題,因此,通過洗這一過程,讓茶葉在水中充分舒展,以利於後面幾泡茶中呈味成分的溶出,就使得洗這一過程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置茶

從放茶的容器中將茶葉置於蓋碗內,主要是根據控制置茶量,根據蓋碗容量,大概3-5g,如果有天平、電子稱之類的量一下當然好,沒有也沒關係,大概就是手抓一小撮那麼多,剛開始時候原則是寧少勿多,少了如果嫌不夠濃可以通過延長浸泡時間來改善

沖泡

水燒開,倒進去就好,什麼高斟低斟不用考慮,別燙著就行,剛開始時不用追求一定要倒滿水,大概八、九分就好,不容易燙手。洗茶的話倒完水立即出,就像之前謝掌櫃視訊裡的那樣。之後將濾網置於公道杯之上,第一泡大概浸泡10-15秒出湯,以後每一泡延長10秒左右。到了4、5泡以後,如果繼續沖泡,則需要延長更長的時間

品飲

先聞香、後品茶,茶湯溫度降低,會使得茶香變得不明顯,所以需要趁熱聞香,然後品飲茶湯,沒必要非得像許多老茶友那樣,喝的跟漱口似的,可以讓茶湯在口腔中稍作停留,然後正常嚥下就好了,感受下茶湯在口腔中留下的感覺以及嚥下後舌根兩側和喉嚨的感覺。

茶的種類

1、綠茶: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裡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主要花色有:西湖龍井茶、日照綠茶、雪青茶、碧羅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雲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竹葉青、都勻毛尖、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蕩毛峰茶、華頂雲霧茶、湧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幹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西農毛尖。

2、紅茶: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1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

主要花色有:祁門紅茶、滇紅、英德紅茶、正山小種紅茶等。

3、黑茶: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像雲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1種。普洱茶又分2種《一是傳統普洱茶 也就是生茶》,是以雲南特有的大葉種晒青毛茶,經蒸壓自然乾燥一定時間貯放形成的特色茶。另1種也《就是現代普洱茶 也就是熟茶》是經過潮水微生物固態發酵形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不過真要說減肥,效果最顯著的還是烏龍茶。

4、烏龍茶: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1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6大類茶中工藝最複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鳳凰單叢、凍頂烏龍茶等。

5、黃茶: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銀針、溈山毛尖、霍山黃芽、霍山黃大茶等。

6、白茶:白茶則主要是通過萎凋、乾燥製成的。白茶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銀針、白牡丹 。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3

溫具

用沸水衝淋所有茶具,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裡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茶葉的數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沖泡

置茶後,將開水衝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沖泡時間一般為5分鐘左右,沖泡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請客人品茶。

品茶

茶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

鳳凰單樅的分類及其特點?

單樅茶 生長在不同的海撥高度,氣候環境不一樣,茶葉質量會不同,主產於廣東省潮州市。潮州境內又分三個產區:潮安縣的鳳凰鎮、鐵鋪鎮,饒平縣。其中以鳳凰鎮的茶葉最負盛名,因此單樅茶又被稱為鳳凰單樅或鳳凰茶。

產區不同,特點不同。鳳凰茶色濃,味厚,回甘力強,喉底明顯。饒平茶色淡,味厚,回甘力較強,無喉底。鐵鋪的茶則幾乎四者全無,只“清香”一項可取。

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三個產區境內的山高度不一,以鳳凰為最,鐵鋪為次,饒平為後。

山的高低決定天氣的涼熱及霧靄的厚薄,山高霧濃天氣涼,是產好茶的必備條件,因此質量上等的單樅茶,只產於鳳凰。鳳凰茶中又以烏崬山最高,出產的茶質量最好,因此烏崬茶成為單樅茶中的“標王”,烏崬山頂上某些特殊茶種或陳年古樹,如“通天香”、“宋種”,一斤市場價格最高可達幾萬元。鐵鋪鎮和饒平縣,因為山低,出產的茶葉至貴不超過100元。然二者自有其優勢。鐵鋪茶因為沒有特點,增之只減輕味道,不改本色,成了絆茶的絕佳配方。近年來鳳凰茶供不應求,有一些便是用鐵鋪茶摻和,增加供應量。饒平茶因為味道較濃及有一定的回甘,就低等茶葉而言,價效比較高,20元以下的茶葉頗受消費者青睞。

氣候對茶葉的影響同樣舉足輕重。同一棵茶樹,同樣的製作方法,季節不同,味道也不同。一般來說,單樅茶春茶最具備高檔茶的特徵,口感醇厚,喉底足;不易變質,茶葉可存放半年以上。雪茶(即冬茶)次之,口感濃厚,回甘強,可存放半年左右。秋茶和夏茶味道較淡,茶葉檔次低,易變味,猶以夏茶為甚。

單樅茶分多種香型。有通天香,杏仁香,肉桂香、黃枝香,芝蘭香,玉蘭香,蜜蘭香等等,後四者較為普通。各種香型的口感基本可以望文生義。

品茶之道的意境

一泡好茶是必不可少的,然後呢?首先,是有優質泡茶的水;其二要有好的器皿;其三要有舒適的環境。硬體都有了,沒有好的軟體也是枉然,這個軟體就是泡茶的技巧。泡茶技巧分廣東潮汕功夫茶與福建閩南一帶為代表的閩南工夫茶,閩南功夫茶因泡茶用具不同又分蓋杯功夫茶、紫砂功夫茶。

水的選擇

茶人有句口頭禪,叫做:“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古人對宜茶水品的論述頗多,說法也不完全一樣。綜合起來,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論點。

(1)強調擇水先擇“源”:如唐代陸羽《茶經》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陳眉公《試茶》詩中的“泉從石出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圓”,都認為,宜茶水品的優劣,與水源的關係甚為緊切。

(2)強調水品在“活”:如北宋蘇東坡《汲江水煎茶》詩中的“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情。大瓢貯朋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鐺”。宋代唐庚《鬥茶記》中的“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等等這些,都說明宜茶水品貴在“活”。

(3)強調水味要“甘”:如宋代蔡襄《茶錄》中認為:“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明代羅廩《茶解》中的“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梅後便不堪飲”,說的是宜茶水品重在於“甘”。只有水“甘”,才能出“味”。

(4)強調水質需“清”:宋代大興鬥茶之風,強調茶湯以白為貴,這樣對水質的要求,更以清淨為重,擇水重在“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說:“養水須置石子於甕,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會心亦不在遠。”這就是說:宜茶用水需以“清”為上。

(5)強調水品應“輕”。

器皿的選擇

俗話說:“水為茶之母,壺是茶之父”。要獲取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這是因為飲茶器具,不僅是飲茶時不可缺少的一種盛器,具有實用性,而且飲茶器具還有助於提高茶葉的色、香、味,同時,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還具有欣賞價值,富含藝術性。

選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效能外,茶具的藝術性如何,成了人們選擇時的另一個重要標準。

(1)選配茶具要因地制宜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飲茶習俗不同,故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如福建及廣東潮州、汕頭一帶,習慣於用小杯啜烏龍茶,故選用“烹茶四寶”--潮汕風爐、玉書碨、孟臣罐、若琛甌泡茶,以鑑賞茶的韻味。

(2)選配茶具要因人制宜

在古代,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不同地位與身份。如歷代的文人墨客,都特別強調茶具的“雅”。宋代文豪蘇東坡在江蘇宜興講學時,自己設計了一種提樑式的紫砂壺,“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獨自烹茶品賞。

另外,職業有別,年齡不一,性別不同,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如老年人講求茶的韻味,要求茶葉香高、味濃,重在物質享受,因此,多用茶壺泡茶;年輕人以茶會友,要求茶葉香清味醇,重於精神品賞,因此,多用茶杯沏茶。

(3)選配茶具要因茶制宜

自古以來,比較講究品茶藝術的茶人,者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為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

一般說,飲用花茶,為有利於香氣的保持,可用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飲用大宗紅茶和綠茶,注重茶的韻昧,可選用有蓋的壺、杯或碗泡茶;飲用烏龍茶則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飲用紅碎茶與工夫紅茶,可用瓷壺或紫砂壺來泡茶,然後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如是品飲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細嫩名優綠茶,除選用玻璃杯沖泡外,也可選用白色瓷杯沖泡飲用。

(4)選配茶具要因具制宜

選用茶具,一般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有實用性;二是要有欣賞價值;三是有利於茶性的發揮。

舒適的環境

力求茶的質地優良,水質純淨,沖泡得法,茶器精美,這是飲茶的基本要求。但要使飲茶從物質享受上升到精神和藝術的享受,那麼,品茶與周圍環境間的關係就顯得相當重要了。清山秀水,小橋亭榭,琴棋書畫,幽居雅室,當然是理想的品茗環境了。

品茗環境包括的方面很多,通常由園林、建築物、擺設等幾方面組成。凡層次較高的聚會茶宴,不但要求室內擺設講究,而且力求居室、建築富有特色,如果周圍自然景色美觀,當然是品茶的理想場所了。而設在車船碼頭、大道兩旁,田間工地的茶水供應點,除了要求清潔衛生之外,並無多大講究。

至於家庭飲茶,環境是固有的,難以選擇,但在有限的空間,通過一定的努力,同樣可以營造一個適宜的品茶環境。例如,可以選擇在向陽靠窗的地方,配以茶几、沙發、臺椅等。儘量把室內之物放得整潔,窗明几淨,儘量做到安靜、清新、舒適、乾淨,同樣也能成為令人賞心悅目的品飲場所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曆史的瑰寶,如今茶文化更是風靡全世界。這不僅僅是因為喝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更因為品茶本身就是一種極優雅的藝術享受。本片將茶文化的妙處、茶道的的演示融於一體,既給您提供了一個瞭解茶藝這項高雅藝術的良機,同時,觀看本片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沏茶工序

一、燙壺:

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鑑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

三、溫杯:

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四、高衝:

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衝"。

五、低泡:

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為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

六、分茶:

茶盅內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為度。

七、敬茶:

將茶杯連同杯託一併放置客人面前,是為敬茶。

八、聞香:

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個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嚐,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視泡茶師一至兩秒,稍帶微笑,以示感謝

清風品茗

生活就像一杯香茗,需之慢品。品茶之道,自古皆有,無論是白丁鴻儒,王公貴族,皆可品茶。多少歷史我們能耳熟能詳,卻無法感懷時之氣魄,唯有茶文化習俗平淡的傳承下來,讓我們還能對品茶有如此親近的感受。不少優秀的傳統的文化,在歷史的歲月中被淹沒,黯然失色,茶文化卻能在歷史的年輪中發出萬丈光芒!

品茶如品人生,茶之越濃,人生的趣就越濃。茶香四溢,流進了多少墨客的心扉,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古有詩云:“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茶的文化正悄然不禁的深入了人們的心。蘇武說道:“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清風中的茶是那麼的恬淡、高雅。“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茶,是古人談情風雅的佳物。

在幽幽的庭院子裡,朗朗的清風下,集一壺陽光泡茶,保持一份恬淡的心境,把茶的舒展看作人生的姿態。此時此刻你會發現,茶文化的內涵和其中的趣就變得更加貼近生活了,貼近世間萬物。

張鰲的一句詩呤道:“竹露鬆鳳蕉雨,茶煙琴韻書聲。”古人在品茶時總與琴棋書畫聯絡在一塊。琴中帶有薪薪的茶韻,棋中帶有靜靜的茶道,書中帶有霏霏的茶香,畫中帶有青青的茶情。四者交融形成無比底蘊的茶文化……

不少景物失去了它的本色,但茶依舊古風猶存。給心一處清幽之地,側伴明月清風,漆竹紗屏,半掩桃花紅袖玉指,心念潺潺流水絲竹共鳴,空山氤氳茶香迴流。好一派茶趣,襲滿千年茶香……

在幽幽的朗風中,在巍峨的高山上,在靜靜的大地上,在綿綿的水波中,無不在散發著茶的氣息。不像牡丹那樣典雅高貴,也不像月季那樣濃妝淡抹,更不像梔子花那樣香氣撲鼻。少一點則失色,多一點則濃郁。茶卻散發著它那獨有的香氣,清幽怡人。

蘇軾著兩首迴文詩:“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紅。紅焙淺歐新火活,龍團小碾鬥晴窗。”其二是:“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餘花吐碧衫。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鬆雪落空巖。”倒著一讀也是茶韻十足,如臨幽境。文人蘇軾喜歡茶,到了如此痴迷的程度。點點茶韻在他的心中上流淌,滋潤著他的心靈……

在田裡漫步中,迎面襲來陣陣清風,是多麼的瀟灑自在。在清風中,端起茶壺輕輕地抿上一口,四周的蝴蝶在你的身邊飛舞,地上的小草扭動著那柔美的線條,空氣中瀰漫著絲絲茶情。這時把茶壺託在手中,輕輕地閉上眼睛,淡淡的茶香在你的身邊纏繞,像嬰兒的小手撫慰著你的胸膛……

在清風中品茶別有一番詩意,文人墨客藉此以茶代酒而大發詩書豪情。茶,以清香而怡人,以清純而淡雅,以清幽而馨人。品茶之道,如品人生之道,茶濃自然純,人情自然深。清風品茗,就是在品人生之道,觀人生之景。

千年茶情、茶香、茶韻,在朗朗的清風中,抒發了墨客不少詩意與豪情。我相信茶文化的茶,定會越泡越濃,越陳越香……

茶禮傳統國飲精粹品茶之道傳承中華茶文化,鐵盒裝多少錢一盒?

禮盒茶的價格主要在於茶葉的品質,鐵盒並沒有多少價值,好的茶葉裝再好的禮盒中就更顯出其價值,上千甚至上萬都不少見。但是,差的三五十塊錢的也多得很,關鍵是要看裡面放什麼茶!

品茶怎麼品

問題一:品茶的品是什麼意思 品茶如品人生

第一道茶:熱烈濃郁,充滿 *** 和夢想,象年少的時光,因為青澀,有著註定的苦。

第二道茶:清新淡雅,充滿迷人的氣息,象精緻溫婉的成年,值得細品,回味無窮。

若論品茶,第二杯最好。淡淡的香裡,才可以品出最本質的味道。沒有最初的青澀,少了後來的乏味。茶葉和水,於此刻有著最完美的結合。

到第三道茶時,葉片已經漸漸褪盡所有的芳華,如往事慢慢沉澱,杯裡的茶彷彿水般清冽,只剩得嫋嫋的餘香,在生命的暮色裡,成了不老的回憶。讓滾熱的清茶飄起的水霧,模糊面容,淡漠滄桑。在夕陽的餘溫裡,一起慢慢品味,往事裡的微苦和淡香。

清晨,普洱茶最好。要純正的茶杯,乾淨透明的純水,才配得上它的優雅。輕輕品來,一天的芬芳心情,從茶開始。

有一種場景總讓人如痴如醉,不勝神往:窗外潺潺的雨夜,屋內融融的爐火,閒閒地一捧香茗,一卷詩書。紅袖添香的意境,不亦樂乎哉!

如是,愛喝茶。說行隨心性也好,說附庸風雅也罷,至今仍不敢稱“品”而只稱“喝”,卻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澀,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無茶的日子,真的覺得平淡、索然無味。

於我而言,最喜歡在一個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獨坐在窗前,看落葉飄零,聽雨敲窗櫺,在氤氳的茶霧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淺淺的苦澀,想濃濃淡淡的心事。

輕輕晃動手中的茶杯,看淡綠色的茶或針或片,忽上忽下,簇擁著,沉沉浮浮,變換著不同的位置,試圖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最佳平衡點。

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盪漾開來,充溢齒喉。之後,深吸一口氣,餘香滿脣,在肺腑間蔓延開來,滌盡了一切的疲憊冷漠。人彷彿也醉了,朦朧中,久久不願醒來。

入夜,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如茶。

夜靜,普洱茶溫暖沁香的味道足夠抵禦寒冷和孤寂。溶了紅塵,溶了相思,溶了白日裡所有的紛爭與困惑。

白色的月光下,精緻的杯子裡散發精緻的芬芳,思緒似乎也浸透了茶香,生命在此刻,有著簡單的優雅與從容。

悠悠,茶境。

問題二:品茶的步驟? 一、燙壺: 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鑑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

三、溫杯: 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四、高衝: 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衝。

五、低泡: 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為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

六、分茶: 茶盅內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為度。

七、敬茶: 將茶杯連同杯託一併放置客人面前,是為敬茶。

八、聞香: 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個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嚐,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視泡茶師一至兩秒,稍帶微笑,以示感謝。

第二種工序:

怎樣品茶:品茶可用備、洗、取、沏、端、飲、斟、清八個字來概括。具體是:

備: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對茶葉、開水、茶具和品茶環境四方面的準備工作。

洗(溫):指對茶具的洗滌、熱燙過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溫杯的作用。

取(選):按客人的品種、嗜好和飲茶習俗,備齊多種茶葉品種,讓客人點茶和供客人選用。

沏(泡):沏茶時手勢動作要輕柔持重,倒開水時要把茶壺上下拉三次,高衝低調,即“鳳凰三點頭”。目的是為了使茶葉在杯中能均勻地吸水,有處於茶葉在杯中顯色、透香和吐味。此時還要仔細辨別沏茶的水聲 ,仔細觀察茶葉從浮到沉的形態變化。

端(敬):端茶給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邊緣或握住杯身,正確做法是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 好下墊托盤,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過茶後不能舉杯一飲而盡,吃口要小,可從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過舌頭,擴充套件到舌苔,直接 *** 味蕾,此時可以微微、細細、啜啜品之。

斟(加):給客人斟茶時,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開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國有“淺茶滿酒”的習慣 必須注意禮節,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為宜。

清:要等客人離後,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來以備下次之用。

品茶藝術的主要內容:

嘗茶:從幹茶的色澤、老嫩、形狀,觀察茶葉的品質。

聞香:鑑賞茶葉沖泡後散發出清香(包括留在研究會蓋上的“蓋面香”)

觀湯: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展之過程,茶葉溶解情況及茶葉沖泡沉靜後的姿態。

品味:品賞茶湯的色澤和滋味。

唐宋時品茶工於煎,重在品茶湯的湯花。對茶湯的色、香、味,則以色為主。進入瀹茶的明清時代,品茶則工於“淪”,重在品茶的味和香了。

品茶藝術之延伸――欣賞茶葉的外形美

問題三:人們常說的“品茶”,所謂“品茶”是如何品的呢? 各類茶的品飲

茶類不同,花色不一,其品質特性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茶,品的側重點不一樣,由此導致品茶方法上的不同。

1.高階細嫩綠茶的品飲

高階細嫩綠茶,色、香、味、形都別具一格,討人喜愛,品茶時,可先透過晶瑩清亮的茶湯,

觀賞茶的沉浮、舒展和姿態,再察看茶汁的浸出、滲透和湯色的變幻,然後端起茶杯,先聞其香,再呷上一口,含在口,

慢慢在口舌間來回旋動,如此往復品賞。

2.烏龍茶的品飲

烏龍茶的品飲,重在聞香和嘗味,不重品形。在在實踐過程中,又有聞香重於品味的(如臺灣),

或品味更重於聞香的(如東南亞一帶),潮汕一帶強調熱品,即灑茶入杯,以拇指和食指按杯沿,中指抵杯底,

慢慢由遠及近,使杯沿接脣,杯麵迎鼻,先聞其香,爾後將茶湯含在口中迴旋,徐徐品飲其味,通常三小口見杯底,

再嗅留存於杯中茶香。臺灣採用兵是溫品,更側重於聞香。品飲時先將壺中茶湯趁熱傾入公道杯,爾後分注於聞香杯中,

再一一傾入對應的小杯內,而聞香杯內壁留存的茶香,正是人們品烏龍茶的精髓所在。品啜時,先將聞香杯置於雙手手心間,

使聞香杯口對準鼻孔,再用雙手慢慢來回搓動聞香杯,使杯中香氣盡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享用。 至於啜茶方式,與潮、汕地區無多大差異。

3.紅茶品飲

紅茶,人稱迷人之茶,這不僅由於色澤紅豔油潤滋味甘甜可口,還因為它品飲紅茶,除清飲水思源外,

還喜歡調飲,酸的如檸檬,辛的如肉桂,甜的臺砂糖,潤的如乳酪。

品飲紅茶重在領略它的香氣,滋味和湯色,所以,通常多采用壺泡後再分灑入杯。品飲時,先聞其香,再觀其色,

然後嘗味。飲紅茶須在品字上下功夫,緩緩斟飲,細細品味,方可獲得品飲紅茶的真趣。

4.花茶品飲

花茶,融茶之味花之香於一體,茶的滋味為茶湯的本味,花香為茶泌之精神,茶中學教師與花香巧妙地融合,

構成茶湯適口、香氣芬芳的特有韻味,故而人稱花茶是詩一般的茶葉。

花茶常用有蓋的白瓷杯或蓋碗沖泡,高階細嫩花茶,也可以用玻璃杯沖泡,高階花茶一經沖泡後,可立時觀賞茶在水中的飄舞、

沉浮、展姿,以及茶汁的滲出和茶泡色澤的變幻。當沖泡2~3分鐘後,即可用鼻聞香。茶湯稍涼適口時,喝少許茶湯在口中停留,

以口吸氣、鼻呼氣相結合的方法使茶湯在舌面來回流動,口嘗茶味和餘香。

5.細嫩白茶與黃茶品飲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製作時,通常將鮮葉經萎凋後,直接烘乾而成,所以,湯色和滋味均較清淡。

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湯黃葉,通常製作是示經揉捻,因此,茶汁很難浸出。

由於白茶和黃茶,特別是白茶中的白毫銀針,黃茶中的君山銀針,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因此是以觀賞為主的一種茶品。

當然悠悠的清雅茶香,淡淡的澄黃茶色,微微的甘醇滋味,也是品賞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品飲前,可先觀茶幹,

它似銀針落盤,如松針鋪地,再用直筒無花紋的玻璃杯以70℃ 的開水沖泡,觀賞茶芽在杯水中上下浮動,最終個個林立的過程,

接著,聞香觀色。通常要在沖泡後10分鐘左右才開始嘗味。這些茶特重觀賞,其品飲的方法帶有一定的特殊性。

問題四:怎麼品茶啊? 茶,一口為喝,三口為品。

步驟:

第一,舌品。輕一小口茶在舌尖,舌尖是味覺細胞最豐富的地方,這樣可品出茶的質感,好茶入口香滑。

二,頰品。多喝一口茶在口腔舌頭輔助它來回轉動幾圈,,好茶齒頰留香,舌底生津。

三,喉品。通過頰品的茶湯過喉徐徐嚥下,這時會有一種感覺慢慢回升,也就是“回感”。

四,盡杯。

如果你用的茶好,泡茶的功夫也好,品出的茶香味在口腔中的香味會保持很久……

問題五:怎麼品茶?品茶的順序是怎樣的、? 品茶的順序可用備、洗、取、沏、端、飲、斟、清八個字來概括。

具體是:

備: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對茶葉、開水、茶具和品茶環境四方面的準備工作。

洗(溫):指對茶具的洗滌、熱燙過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溫杯的作用。

取(選):按客人的品種、嗜好和飲茶習俗,備齊多種茶葉品種,讓客人點茶和供客人選用。

沏(泡):沏茶時手勢動作要輕柔持重,倒開水時要把茶壺上下拉三次,高衝低調,即“鳳凰三點頭”。目的是為了使茶葉在杯中能均勻地吸水,有處於茶葉在杯中顯色、透香和吐味。此時還要仔細辨別沏茶的水聲 ,仔細觀察茶葉從浮到沉的形態變化。

端(敬):端茶給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邊緣或握住杯身,正確做法是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 好下墊托盤,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過茶後不能舉杯一飲而盡,吃口要小,可從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過舌頭,擴充套件到舌苔,直接 *** 味蕾,此時可以微微、細細、啜啜品之。

斟(加):給客人斟茶時,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開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國有“淺茶滿酒”的習慣 必須注意禮節,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為宜。 清:要等客人離後,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來以備下次之用。

問題六:如何品茶.品茶應注意什麼? 品茶講究審茶、觀茶、品茶三道程式。審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審看茶葉,內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綠茶、紅茶、花茶、 品茶青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種類來。更講究的還可以分出“明前”、“雨前”、“龍井”、“雀舌”等。什麼茶用多高溫度的水,沏、衝、泡、煮方法各不相同。觀茶是看茶葉的形與色。茶葉一經沖泡後,形狀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幾乎會恢復茶葉原來的自然狀態,特別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葉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則是芽頭肥壯,芽葉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猶如旗林立。茶湯此時也會隨著茶葉的運動而徐徐展色,逐漸由淺入深,由於茶的種類不同而形成綠色、、紅色……此時此刻觀茶形賞茶色甚為賞心悅目。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要品湯味還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幹嗅,即嗅未經沖泡的幹茶葉。茶香可分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葉一經沖泡之後,其香味便會隨之從水中散溢位來,此時便可以聞香了。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壺、茶海、茶盤、茶托、茶荷、茶針、茶匙、茶撥、茶夾、茶漏、過濾網、養壺筆、品茗杯、聞香杯等20餘種,其中的聞香杯乃專供聞香用的。聞香之後,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託著杯底,分三次將茶水細細品啜,這便是“品茗”了。茶葉的功效與季節變化有密切關係,不同的季節飲不同品種的茶,對人體更有益。故品茶之道是四季有別。春,雪化冰消,風和日暖,萬物復甦。此時,以飲香馥濃郁的茉莉花茶為好,用以散發冬天積聚在體內的寒邪,促使人體陽氣生髮,使“精”、“氣”、“神”為之一振。夏季,氣候炎熱,佳木繁蔭,盛暑人,人體的津液大量耗損。此時,以飲用性味苦寒的綠茶為宜,清湯綠葉,給人以清涼之感,用以消暑解熱。綠茶內茶多酚、咖啡鹼、氨基酸等含量較多,有 *** 口腔粘膜、促進消化腺分泌的作用,利於生津,實為盛夏消暑止渴之佳品。秋季,天氣涼爽,風霜高潔,氣候乾燥,餘熱未消,人體津液未完全恢復平衡。此時,以飲用烏龍茶一類的青茶為好,此茶性味介於紅、綠之間,不寒不熱,既能消除餘熱,又能恢復津液。在秋季,也可紅、綠茶混用,取其兩種功效;也可綠茶和花茶混用,以取綠茶清熱解暑之功、花茶化痰開竅之效。冬季,北風凜冽,寒氣襲人,人體陽氣易損。此時,以選用味甘性溫的紅茶為好,以溫育人體的陽氣,尤其適用於婦女。紅茶紅葉紅湯,給人以溫暖的感覺;紅茶可加奶及糖,故有生熱暖胃之功;紅茶有助消化去油膩之功,於冬季進補肥膩時有利。品茶-品茶之道 品茶詩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 俗話說:“泡茶可修身養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講究要平心靜氣。“焚香除妄念”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一個祥和肅穆的氣氛。第二道:冰心去凡塵茶,致清致潔,是天涵地育的靈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須至清至潔。“冰心去凡塵”就是用開水再燙一邊本來就乾淨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潔,一塵不染。第三道:玉壺養太和綠茶屬於芽茶類,因為茶葉細嫩,若用滾燙的開水直接沖泡,會破壞茶芽中的維生素並造成熟湯失味。只宜用80℃的開水。“玉壺養太和”是把開水壺中的水預先倒入瓷壺中養一會兒,使水溫降至80℃左右。第四道:清宮迎佳人蘇東坡有詩云:“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清宮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葉投放到冰清玉潔的玻璃杯中。第五道:甘露潤蓮心好的綠茶外觀如蓮心,乾隆皇帝把茶葉稱為“潤心蓮”。“甘露潤蓮心”就是再開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許熱水,起到潤茶的作用。第六道:鳳凰三點頭衝破綠茶時也講究高沖水,在沖水時水壺有節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鳳凰向客人點頭致意。第七道:碧玉沉清江衝入熱水後,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後慢慢沉入杯底,我們稱之為“碧玉沉清江”......>>

問題七:如何品茶,品茶的技巧在哪裡 品茶講究審茶、觀茶、品茶三道程式。審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審看茶葉,內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綠茶、紅茶、花茶、青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種類來。更講究的還可以分出“明前”、“ 雨前”、“龍井”、“雀舌”等。什麼茶用多高溫度的水,沏、衝、泡、煮方法各不相同。觀茶是看茶葉的形與色。茶葉一經沖泡後,形狀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幾乎會恢復茶葉原來的自然狀態,特別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葉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則是芽頭肥壯,芽葉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猶如旗林立。茶湯此時也會隨著茶葉的運動而徐徐展色,逐漸由淺入深,由於茶的種類不同而形成綠色、、紅色……此時此刻觀茶形賞茶色甚為賞心悅目。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要品湯味還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幹嗅,即嗅未經沖泡的幹茶葉。茶香可分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葉一經沖泡之後,其香味便會隨之從水中散溢位來,此時便可以聞香了。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壺、茶海、茶盤、茶托、茶荷、茶針、茶匙、茶撥、茶夾、茶漏、過濾網、養壺筆、品茗杯、聞香杯等20餘種,其中的聞香杯乃專供聞香用的。聞香之後,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託著杯底,分三次將茶水細細品啜,這便是“品茗”了。

中國茶文化的特殊含義

在與客人共同品茶時,由茶海向客人的聞香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滿,留下的三分是情誼―――這是中國茶文化的特殊含義。

壺與茶的關係

壺質影響泡茶的效果,這裡所指的壺質主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清揚,密度低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低沉。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讓它表現得比較清揚,或者說,這種茶的風格是屬於比較清揚的,如綠茶、清茶、香片、白毫鳥龍、琺茶,那就用密度較高的壺來泡,如瓷壺。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讓它表現得比較低沉,或者說,這種茶的風格是屬於比較低沉的,如鐵觀音、水仙、佛手、普洱(後發酵茶類),那就用密度較低的壺來泡,如陶壺。這與我們烹飪所使用的鍋具原理相當,炒青菜,我們希望炒出來的青菜又脆又綠,所以我們用鐵鍋猛火快炒。如果煮魚頭,我們喜歡用砂鍋或燉鍋,文火慢煮。如果我們用鐵鍋煮魚頭,當然還是可以吃,但是魚湯一定沒那麼稠、那麼滑;如果用砂鍋炒青菜呢?那一定很糟糕。

密度與陶瓷茶具的燒結程度有關,我們經常以敲出的聲音與吸水性來表達,敲出的聲音清脆,吸水性低,就表示燒結程度高,否則燒結程度就低。這與壺具的保溫程度又息息相關,我們習慣性希望茶壺保溫效果要好,事實上是不一定的,因為如果保溫效果是絕對需要,那一把壺就要做得厚厚的,質地燒得鬆鬆的,結果很難賣得出去,再說,泡茶是在適當的濃度就要把茶湯倒出來,那會在壺內保溫?講究的泡茶法甚至於還使用定時器,浸泡的時間控制在「以秒計」呢。

注意事項

金屬器裡的銀壺是蠻好的泡茶用具,密度、傳熱比瓷壺還好。「清茶」最重清揚的特性,而且香氣的表現決定品質的優劣,用銀壺沖泡最能表現這方面的風格。陶瓷器最近流行三分法,將高溫燒結,但又不白,又不透光的一類稱為「火石」,這類壺具所表現的泡茶效果就介乎在「瓷」與「陶」之間。

凡色澤調和、光滑明亮,油潤鮮豔的紅茶與綠茶,通常稱為原料細嫩,或做工精良的產品,品質優,反之則次。

紅茶與綠茶茶葉經開水沖泡3-5分鐘後,傾出茶汁於評審碗內,嗅其香氣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愛的香氣為佳。而煙、餿、黴,老火等氣味,往往是由於製造處理不良或包裝貯藏不良所致。

北方通常稱“茶口”凡茶湯醇厚、鮮濃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湯苦澀,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湯軟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紅......>>

問題八:品茶的品字是什麼意思 品 pǐn

(形)會意,從三口。口代表人,三個表多數,意即眾多的人。本義:眾多。

品茶 pǐn chá :品評茶味。

標籤: 品茶 單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8ln236.html